返回 菜单

高手走眼

花拆花拆2014-09-10 18:32:58

  看错了人或判断错了形势,我们这里方言叫“走眼”。我说一个垂钓高手“走眼”的故事。

  B君是我的老同学、老钓友。他是死传统,从狭义的钓技上说,他算不上高手,因为他总是一支六七米的长竿,几副4米长的2号(甚至2.5号)线,四粒大散漂(每粒2厘米长),一个重力略大于漂之浮力的咬铅,一只4号伊势尼钩;诱饵永远是药酒泡制的粳米,钓饵永远是红蚯蚓。手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几次我们一起在养鱼塘里垂钓,他的成绩还不如我(我是台钓新手,但我也知道他那种钓法,成绩肯定不如我)。我说他是高手,关键是野钓。现在野钓除了水库,很难找。但他每年总能找到一些可以野钓的河塘。有时他甚至可以早上五六点种出发,用大半天的时间寻找钓场,最后打几竿看看鱼情如何。第二天,或者第二个星期再去试、再去找。积年累月,他找野钓场的本事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故称之为高手(我认为只要有一方面足够高就足可以称高手了)。

  昨天。上午去观摩在此地举行的“海狮力发杯全国钓鱼邀请赛”(钓小鲫鱼赛)。下午,不想再看,他带我去他找的一个野塘钓鱼。地点在长丰县岗集镇附近(离合肥四五十公里)。到了一看,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25米。南北两头各有一片芦苇,水很清。虽然昨天风很大,但这塘处于洼地,风刮不到。真是好地方。可惜一试水深,竿到之处只有半米。我不想钓了,一则因为我觉得台钓钓这样的浅水不舒服,二则因为起鱼的感觉也没有深水好。于是我独自到附近的一个收费鱼塘钓。他留了下来。

  收费鱼塘地处高出,风力起码有五级,我的台钓水平难以应付,抛钩是个问题,看漂更是个问题,1个小时才上了一条半斤多的鲫鱼。这时B君打来电话,说那边鱼多快来。我只好再回去。他在北头芦苇边,已钓了一条1斤左右的鲤鱼,一条约1斤的鳊鱼(鲂鱼),还有半斤多的鲫鱼、鲤鱼几条。我于是到南头的一小块芦苇边打了窝(炒香的菜子饼粉、大米用曲酒拌和,一周前准备的)。5号漂——我最小的漂,原来1支2号漂上周坏了;2号OC无倒刺钩;0.8号子线,1.2号主线;子线长18厘米,半水调漂时漂已耷拉在子线上了,钩子缠在漂上。调好漂(调5钓4),因为在芦苇边上,底不平,有时钓3或2或1。钓饵用的是“老鬼”的“香鲫”。正式下钩不到5分钟,漂点动,继而慢拉黑漂,因为水浅,我等了2秒提竿,沉沉的,拉出窝子,因为岸不高又很平缓,为了减少水声,没用抄网,凭感觉可以,就拖上岸了,鲤鱼,起码1斤。接着钓,3两到半斤的鲫鱼、鲤鱼(其中一条半斤的鲤鱼很特别,身子窄窄的,黑里透红,差点儿以为是黑鱼)接二连三。还钓了1条1斤左右的鲂鱼。到5点,已钓了五六斤鱼。B君已经有八九斤了。

  此时来了个当地人农民,说这里是养鱼塘,不许钓。B君说:“我知道,也许曾经是养鱼塘,但今年发大水,被淹没了,退水时附近的孩子用网在里面打鱼,所以不是养鱼塘。这塘主我也认识,合肥人,家在逍遥津。”那人却说:“不管怎样,这塘是人家承包的。”见说不过我们,于是跑到塘主那里,不知说了什么,最后,塘主也来说:“你们钓着玩玩也就算了,还钓这么多。要交钱。”

  强龙不压地头蛇,最后只好交了50元。回来的路上,B君说:“会看水会看鱼,没想到今天看走眼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