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重现“瓢舀鱼”获,水底拍大马哈鱼(70图.部份狰狞慎入)

3jjj2011-12-25 15:57:05

重现“瓢舀鱼”获,水底拍大马哈鱼(部份狰狞慎入)

读中学时,看到如此描述东北:“棒打狍、瓢舀鱼、山鸡飞进灶台里”,更曾在书本上和中华少儿网上见过刋登中国大马哈鱼水下迴游照片(见引图),那鱼洄游时长得六分骠悍四分狰狞的模样十分令俺消魂,历历在目,从此对大马哈鱼有了一种莫名的情意节,而“瓢舀鱼”这样的意境令俺为之憧憬,大马哈鱼有着一种特性:当它在海洋里生活了几年后,身上荷尔蒙告诉它是时候了,它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先在河口聚集一起,然后一起直奔回老家去繁殖下一代,不管路程多遙远险恶,它都勇往直前,前方拦截它的有渔民、老鹰、钓友甚至猛兽,而它准确的回途记忆力至今仍令科学家大惑不解,气味抑或记忆导航?各种说法都有、、、、而今见到了大马哈鱼迴游,更勾起了这少年梦,为圆少年梦,俺也要水下拍摄大马哈鱼,再现它的雄姿,好象还没国人做这项小溪水下摄鱼创举,至少俺没见到相关图片报到,海里的就有,决心尝试。拜现代科技所赐,水下拍鱼器材不难找,反而选秘点找到鱼更困难些,个人经验是:当在江面上不时见到鱼跃出水,岸边漂浮被鹰吃掉的大马哈残骸,就预示着鱼群来了,别急,等它约10天或半个月后就出发直奔秘点守候,这样不易扑空,无鱼无成果嘛,去年扑空过二回。当然,首先还要弄部水下相机,市场上这类产品很多,也贵,本想买最新的尼康AW100防水相机,但它贵($2450)且带GPS,易泄露秘点,恐怕到时钓友、捕捞者们蜂拥而至,那鱼鳞也难剩二片了,朋友说可帮买到不用$1000元的减价品,就是这台奥林巴斯TG 310防水相机,成象色彩一般,略带灰,先到河边试用,这才发现水下摄影不是件易事,更何况俺只业余爱好者而已,又无人指导,而当你无法潜水只能把水伸入冰冻的水里拍摄,才发现问题多多,水寒冷入骨,手麻不能长时间水底操作,又去买双长袖防水防寒手套,水浊又令画面拍不清楚,光线也不足,也无法看到画面、对焦困难,快门速度慢,在1/30秒快门速度水下拍摄,急流冲激产生的气泡成线性状帘条,容易模糊,水流急(见水底冲击产生的气泡),又怕冲走相机,要捆扎在手腕上,还真不好玩的活,所幸的是到达秘点后,发现鱼儿也准时到达,所谓秘点,也就是山林溪涧的狭隘处,那里水浅形成急流,大麻哈鱼特喜欢冲撞激流,此处鱼儿都密麻麻挤在一起要通过,鱼背都露出水面可随手触摸,只有遇见这样的情景下才有机会拍伸手到水底进行拍摄,鱼儿想躲也没处移动,一到宽敞甩子处,鱼儿会散开且见人就会躲开,人也无法下水靠近它,瞧见它了你也难以接近拍到清晰照片,在激流中的鱼此刻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它们不断跃出水面,直冲激流,毫不畏惧,身上撞的伤痕累累,看着也激动,哇,刺激呀!对于野钓爱好者来说,简直令人血脉沸腾,当俺把手伸下水底去拍摄时,还不断被它撞击,幸好沒咬着我的手,也没弄丢相机,急于返家的坚强意志,令有的鱼更直接跃跳了上岸,甚至冲撞俺的鞋子,裤子也被它溅起的水花弄湿了,这景象比“瓢舀鱼”更给力,简直到了“弯腰拾取”境界,当然,俺定力够,也不喜欢不劳而获,仅“发乎情,止乎礼”。看到这壮观的景象,难怪东北原居民的祖先是这样形容大马哈鱼洄流的:“到了秋天,大马哈鱼洄游时,江面上黑乎乎的一大片,竟有履鱼背而渡江者”,履鱼背?形容真切呀。所有图片摄于野外激流小溪中,所拍照的鱼也是绝对野生的,勿庸置疑,因为这大马哈鱼出身于淡水,成长于海水,再千里迢迢返还家乡繁殖,很难人工养殖。拍摄也很困难,包括镜头,常被溅起的水珠遮挡着,水流急卷起气泡也妨碍摄影,最重要,当鱼一波来了你得把握机会拼命按快门,拍的好不好全凭运气和瞬间感觉了,然后回家从几百张里筛选一些好点的传上来与网友分享,感觉这趟挺满意,在合适的地点、准确的时间、再加上运气,不但拍到大鱼,还拍到不少鱼籽和小鱼,说明繁殖成功后继有鱼了,俺也心安无悔圆梦了。

这组照片真的来之不易,俺穷,买不起专业摄影器材,只能做到这水平,凑乎看吧,水面用佳能SX30相机拍,它有弱点:时滞长,很多精彩镜头待它快门真正动作时已错失了,要攒钱换机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所拍摄的鱼种,与之前发的《鱼困浅水惹人怜》里的不是同一种鱼,这里的鱼身上已龇牙咧嘴和有婚姻色红斑块,是顺利到达目的地马上要甩子产卵的传统特征,很像中华少年网那一张图。当拍摄完毕后往上游走了一段,见到有人把一些鱼叉起,所幸的是他们没用网兜,只用了叉,个人认为被捞起的鱼应该是已甩子后的,肚子也已瘪下,算是物尽其用吧?没法子,人类要蛋白质,鱼儿要繁殖,渔民也要生存,都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只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可,也就是所谓“适量”捕捉。坦率说:俺偶尔也去钓钓鱼,毕竟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尤其在偏僻地方,有时还能见到罕有的秋沙鸭、野鸬鹚捕食鱼的景象,还有野鸭跟妈妈学飞,甚至白天鹅也遇见过。相信各位看完以后,就明白前人所讲的“瓢舀鱼”充其量只能瓢舀些小鱼而已,如果真用“瓢舀大马哈鱼”来形容此情景,恐怕瓢小鱼大舀不上来,捞上也一定会“翻瓢”(图中那条60多公分长的已有近6斤重了)。

当今社会“坐怀不乱”的人少,易“激情”的人多,为免竭泽而渔和保育鱼类,请免问坐标。

声明:图中捞捕场面与本人决无关系,只是悄悄拍照下来,勿需激动,应该是合法的。 原创,所有图片都是本人亲自拍摄。

地点:户外山林溪涧,相机:奥林巴斯T310、u5010、佳能Sx30等,时间:大部分摄于今秋

由于图多用了批量缩小程序,但造成这部份照片数据信息流失,补上了一些带信息的图片。

1.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羡慕下 鱼真多

很久以前

鱼!有鱼!好多鱼!

很久以前

这么好的地方,如果是国内,不要说出来是在哪里!

很久以前

3jjj不在国内,国内现在不会有这景象了

很久以前

哇 在国内 有木有这场面出现?

很久以前

在俄国远东或是在阿拉斯加地区············

很久以前

居然还有比天朝还要神奇的国度!

很久以前

照片拍的很不错,真心希望国家能加速环境保护工作,杜绝水质污染和毒鱼电鱼的作风,使我们的自然资源能够生生不息

很久以前

“在整个洄游过程中,它们完全停止摄食”??????????????不吃东西,还这么钓?

很久以前

三文鱼的说

很久以前

洄游鱼类就在这每年一次的悲壮中,艰难地把物种延续了下去。

很久以前

鲑鱼三千,吾取一条足矣。。。

很久以前

熊出没 注意!!!!!!!

很久以前

这玩意咬人不?

很久以前

用鱼竿的 傻了 直接用网兜捞就可以了

很久以前

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要好好保护啊。

很久以前

这么多的鱼呀 洄游繁育下一代

很久以前

总觉得捕获洄游的鲑鱼很不好

很久以前

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中国。。中国没这个的地方了。我很小的时候就记的河里有很多回流鱼,现在都是水电站,哪里还有回流鱼哦

很久以前

这个地方也快完了,这个鱼种也没快灭绝了

很久以前
1/10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