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黑坑青鱼塘垂钓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全坑不时有人上鱼时,你却迟迟没见口。甚至你在人家边上乘窝,就是不吃你的,他却连连中鱼。你和他用的饵料一样,都是珠珠,而且他用沉珠,你也用沉珠,他用浮珠,你也用浮珠,可就是不上你的。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分析原因。
钓层不同。黑坑塘的青鱼,往往受水质和气温、气压影响,会在不同的水层息休。只有找青鱼的活动水层,才能钓到鱼。
珠珠不同。主要是指珠珠饵的味型不同、软硬不同、不小不同、颜色不同、比重不同。这些都会影响青鱼的就饵。
远近不同。新放的青鱼会溜边、起浮,老鱼一般都在塘中间,或深坑里。
线组不同。线组的粗细,钩子的大小、比重,浮漂的吃铅量,都会影响到青鱼的就饵。
以上四个不同,直接影响到青鱼的上钩率。除了水质、气温、气压你不能控制,只有选择外,其他你只要用对珠珠,选好适合鱼情的线组,正确调钓水层,你就能提高上钩率。
我是这样做的,到一个新黑坑,不急于下杆,先做到“看、问”,然后再去“做”。
看。就是观察几天,全坑放鱼和偷驴,那边出鱼较多。包括上鱼时间段的水层、远近。特别要站在上鱼多人的边上观察,他的线组搭配、用饵情况、钓的远近及深浅。
问。就是一,问鱼场老板,放鱼的数量、大小,剩鱼的多少和鱼的买地。这些只作参考,鱼老板一般不会告诉你实情的。二,问钓鱼多的人,他的珠珠软硬、味型、颜色、大小,钩子型号、大小,主子线搭配及子线长度,浮漂吃铅量等。
做。看、问好后,回家做好分析。做几套不同的线组,相同或接近上面提到的钓鱼多的人的线组。并多准备一些长、短、粗、细,钩大小不等的子线组。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再去下杆就可以提高上鱼率。
我在作钓过程中,感觉特别关键的一点是,漂的吃铅量、子线粗细长短和钩子的大小比重要和珠珠的大小比重相匹配。这将直接影响珠珠在水中的运动状态。而这个运动状态却是提高上鱼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饵的运动状态要和青鱼追饵吃饵速度差不多,才能让鱼吃到钩。这是我的一体会,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