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初春野钓鲤鱼掌握以下几点

美人鱼上上2021-02-16 05:18:48

第一:饵料状态方面

为什么不谈味型?因为实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阐述,这里只说一下状态方面的几点。其一,忌硬不忌软!硬饵的使用多半在夏季,为防止小杂鱼闹钩或者较长鱼竿抛投的时候造成掉落,而这个季节最佳的状态是软黏或者棉花状。也就是说,在粗细搭配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拉丝粉或者状态粉来调整饵料的比重,以达到吸入时的顺畅度。其次,饵料包钩不宜过大。搓制成大团饵料在不上鱼的情况下无疑是给他们做了一顿美餐,在频繁抛饵无鱼咬钩时,大团饵料在底部形成的窝料已经足够大,而初春时节,因为各项环境因素的制约,鲤鱼的体能消耗远没有那么旺盛,所以有点吃的就足够了。

第二:做窝方面的几个问题

野生环境下垂钓,最重要的一点是做窝。所起到的作用是能够诱鱼,从而方便垂钓。初春时节水中生物大部分还没有苏醒的状态下,做窝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若是做窝用料过大,起到的反作用显而易见。但若是做得过小,那么一天当中所能够垂钓的时间又不够折腾。所以初春时节的做窝应该重点在味型上下功夫,越是浓郁的饵料穿透力越强,久泡之后的颗粒饵料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味型不要太过于偏离,像夏天使用的酸味饵料,或者黑坑使用的红薯膏、大麦膏等等。它们的确在味型上有极强的穿透力,但是放在清澈的自然水域里面,味道明显偏重。此外,投放量尽可能的少些,毕竟是将鲤鱼诱过来的目的,是吸食鱼钩上的饵料。

第三:是否等待黑漂的到来

这也是鲤鱼吃饵反应到浮漂上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下它们觅食呈现出来的状态是瞬间消失在水平面上,俗称黑漂。这主要也是因为它们拱食的愿意造成的。由于口大的缘故,一次吸食足够将整团饵料全部吞食在口中,而初春水温气温相对低的情况下,因其活跃能力的降低,所形成的飘相并不一定完全是黑漂的状态。而且,还与我们所用线组的大小和状态相互制约而成。在兼顾小体型鱼类的同时,整套线组的搭配尽可能起到双向兼顾的效果,更要把子线相对地延长一些,这有利于避开鲤鱼的警惕性。垂钓时若是出现较大顿口的信号,则应该及时扬竿来刺穿它的上唇。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