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人的漂盒里永远缺一只浮漂?还是钓箱里永远缺一袋饵料?又或是竿包里永远缺一只鱼竿……?其实我啥都不缺,就缺钱,平时好不容易省吃俭用、偷偷摸摸攒了点私房钱,也全砸钓鱼里面去了。好像这是每个钓友的通病吧,咱们很多钓友没啥爱好,就是钓钓鱼,所以我认为多买些装备也未尝不可。
可能我们钓友买得最多装备就要数鱼竿了,各种尺寸应有尽有,从2.7米-8.1米甚至更长,而且同一尺寸还不止一根,当然有的钓友就一根杆子走天下,这些都在于个人观点而已。长竿和短竿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什么标准说低于某个尺寸就是短竿,高于某个尺寸就是长竿。当然了大家别钻牛角尖,如果你拿1.8米、2.7米的竿子,那毫无疑问是短竿了。那么我们野外钓鱼真的是一寸长一寸强吗?
在外作钓你敢说每次遇到的鱼情都是一样的吗?特别是我们在外野钓的时候,作钓环境和鱼情不比黑坑都相对那么复杂,具体在野钓的时候,我们是用长米数的鱼竿好还是用短米数的鱼竿比较好呢,是用长线效果好还是用短的线效果好呢?其实野钓只是一种环境,而钓鱼环境千千万万,具体我们选择长米数的鱼竿还是短米数的鱼竿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当你作钓的水域是比较浅,水底的坡度也是比较缓和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选在钓草洞或是钓远处的草边,那肯定是选择7.2/8.1米的长竿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10M以上的炮竿,而这个时候搭配的定然是短线,饵料则用蚯蚓或玉米之类的就可以。而钓鱼一般分为守钓或是走钓,守钓一般守的是大鱼,现在比较冷的冬季找鱼才是第一位,但如果是走钓一般上鱼率会高一点。
要是我们是在作钓水域比较深,而且还坡度比较大的地方作钓,那这种时候我们用短米数的鱼竿相对比较合适。因为在这种环境靠近岸边的水已经满深了,关键是可供鱼吃食的东西也相对比较多,那么鱼群也肯定相对比较集中。这个时候不管是大鱼和小鱼,都有可能进窝咬钩。但这些都是因为水域地理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因为具体在野钓的环境中,水域环境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当我们具体在作钓的时候,要实际了解到作钓水域的水情实际情况。千万不要盲目的用长竿或者是短竿,这些都不是一定的。比如在我们钓到鱼的时候,有时会发现长竿连守钓的速度频率都打不上来,那实际最后的鱼获自然和周边的人差很多了。野钓我一般都是带两根或者三根尺寸各异,已备好选择。
有人说“钓龄越长,鱼竿用的越短”,也许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难道用短竿就是老钓手,用短竿技术就好,“还别说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钓友一年四季基本上用5.4米的时候都是屈指可数,可能这是个人用竿习惯罢了”
相反,如果说不根据钓场环境、作钓鱼种去针对性地选择鱼竿,而是上来就用3.6米、3.9米的鱼竿,那么我认为这个人的技术肯定好不到哪去。
现在是冬季,主要鱼种是鲫鱼,冬季水温低,大家固有印象是鱼会在深潭里,需要用长竿钓远才对。但实际上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用长竿钓四五米的水深却没口,有人在边上两米多的地方却连中大板鲫。
这是什么原因?是鱼竿选错了、钓位选错了吗?冬季不能钓深水而应该钓浅水吗?我认为并不是,钓深水没错,浅水中鱼也不假,你钓不好鱼只是因为没有分析当下的环境,没有针对性地选装备,有水草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水草多且厚的地方,你只要在水草边上下杆即可,不用管远近、深浅。
如果钓点水面很干净,水底也没有多少障碍物,水深大概在两米多的样子,往前会深一点,那么像这样的地方我就考虑用长竿了。如果是周围钓鱼的人不多,就你一个人钓那倒无所谓,要是钓的人很多大家都是5.4米或者6.3米,那你最好用的比他们都长!
如果你鱼竿很多,那么在每次作钓前,需要好好分析鱼情,去陌生地方一定要及时和当地钓友沟通,了解该水域特征。很多钓友一旦下杆后,后面是很少会换竿的,这就导致当鱼口不好收获不佳时,你很难怀疑到鱼竿尺寸不对的问题上,当然了,并不是说钓不到鱼时你把鱼竿换长就肯定能钓到了,这里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经历分享给大家,只是表达鱼竿的长短是很重要的,也并非说一寸长就是一寸强,不知道钓友们对野钓用竿的长短有何看法,冬季钓鱼又该如何选择呢?评论区见!
钓友您好,请问逐鹿5.4怎么样,重不重头,偏软吗?值不值得入手
比较硬
看天气
非得要把玩的东西搞成专业,咱是野钓,不是专业竞技,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