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钓到大鱼怎么预防脱钩

万博体育交流2021-01-24 13:23:56

在作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中鱼跑鱼的情况,跑鱼多是切线与脱钩造成的,其中脱钩现象无论鱼的个体大小都容易产生,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即鱼钩不匹配、浮漂调钓、起竿手法、控鱼技巧等,逐一列举:

鱼钩的大小、钩型与脱钩的关系

在野钓中我们最常作钓的是小个体鱼类,所以多使用小钩细线。然而野外的鱼情是复杂的,如果鲤鱼、草鱼猛然给了一口多数情况会发生切线或脱钩,这是鱼钩大小不匹配造成的,但如果使用较大号的鱼钩,那么小型鱼就会出现挡口的现象,所以我们应遵循钓小鱼用小钩、钓大鱼用大钩根据目标鱼来选择鱼钩的大小,而小钩细线博大鱼只是相对的概念。

有的钓友认为无刺鱼钩容易脱钩,实则不然,用错鱼钩钩型才是脱钩的原因。我们在野钓时多会采用袖钩,袖钩的沟条细钩门窄,自重轻很容易被小型鱼吸入嘴中,但用来库钓大个体鱼类就不如使用钩条粗抗冲击强的伊势尼或千右钩,以上两种钩型的钩门较宽,在刺鱼时有更大的张力加大刺入的部位减少脱钩的风险。

小结:对鱼钩钩型、大小的了解是钓鱼人应该掌握的知识,根据目标鱼来选择相应的鱼钩更便于减少脱钩的几率。

伊势尼浮漂调钓的灵与顿与脱钩的关系

抛开鱼钩的因素,浮漂调钓的灵与顿也会导致脱钩的现象。浮漂调钓过于灵敏导致鱼儿索饵时,饵团还未完全入口,这时反应到浮漂出现信号扬竿,此时鱼钩仅仅钩住了鱼的唇边或嘴皮就很容易产生脱钩。相反,浮漂调钓较顿鱼儿吃口轻时,饵料被吸入鱼嘴但又快速吐出时才反应出信号,那么扬竿后也会出现类似挂到唇边和嘴皮。

合理使用:钓大个体鱼类时宜使用钓顿的方式,比如调一目钓二三目。大个体鱼类多会存在涮饵的行为,钓的顿则可以规避虚假的信号抓稳口,搭配带倒刺的伊势尼鱼钩可以有效防止脱钩。

小结:我们通常把调低目钓高目视为钓顿,调高目钓低目视为钓灵,灵与顿仅是概念,还需要结合实际鱼情来进行调整。

起竿手法与脱钩的关系

刺鱼是个非常有技巧的活儿,在作钓是很多新手钓友会选择大力扬竿,遇到大个体鱼类会因吃痛而发力逃窜,此时最易切线和脱钩。作钓小个体鱼类时大力扬竿又会打豁鱼嘴导致跑鱼,但大个体鱼类嘴唇较厚,刺鱼过轻打不穿鱼嘴也会出现脱钩的现象。

正确方式:刺鱼的力度需要适时把握,我在初学台钓时师傅告诉我,平时的抽竿练习是锻炼刺鱼力道的方式,即起空竿时应保证铅坠不出水,实际就是锻炼手腕的肌肉记忆力来形成抖腕刺鱼的方式,目标鱼为大个体鱼类时可以稍微借助手臂的力量。那么实际作钓中,在起竿中鱼的瞬间应该有个称鱼预估的过程,再决定是否直接起鱼或进入遛鱼的节奏。

小结:新手在起竿时往往会采用大力扬竿的方式,及时是空竿换饵的情况下也多有飞天或上树的表现,平时应多练习通过手腕来进行起竿,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刺鱼力道。

控鱼技巧与脱钩的关系

进入遛鱼环节,才是真正考验钓鱼人钓技的时刻。作钓大个体鱼类时,鱼类的发力挣脱是脱钩的直接原因。通常,遛鱼时鱼类游向深水区的距离超过了钓竿钓线控制的区域,形成与钓鱼人的对拉,我们称之为“拔河”。还有一种方式是鱼类向侧边游动,而我们试图用反方向绷紧钓线的方式领回也容易脱钩。解决办法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游向深水区:大个体鱼类中钩后多会向深水区逃窜,此时可以选择左右摆杆的方式另其吃痛而回头,或者采用下蹲放低身姿的方式利用钓竿的韧性将其领回。

侧边游动:侧边游动时是比较好控的,毕竟没有超出钓竿的控制范围,但强拉的方式也不行,此时可以选择跟随遛鱼法。控鱼时的运用:中大鱼后应尽量避免快速拉出水面,鱼儿见光会后会感到恐惧导致发力逃窜,最好是在水下一点点的耗尽其体力。有的大鱼还会作出打桩的行为,在之较力之时可以采用轻怕竿身的方法唤其游动。最关键的一点,无论怎样的控鱼方式,立起钓竿绷紧鱼线才是正确的遛鱼姿势,脱钩往往是在鱼线产生回劲时发生。

小结:脱钩是控鱼时最常见的跑鱼现象,在钓获大鱼时应采用正确的控鱼姿势才能有效避免,同时还要从鱼类的角度出发,根据其行为对控鱼的距离进行预判。

最后的全文总结本文从鱼钩、浮漂、起竿、控鱼四个方面解读了脱钩现象的发生与应对,实际这是整个作钓系统的协作运用,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后续的作钓产生改变,所以理论知识应该与实际作钓相结合去正确使用才是钓获的保证。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