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的第一支浮漂LPA01-4#,漂桶里泡了一夜,原本5目的浮漂已经满目并且露出漂肩了。
我们都知道,除了纳米以外的材质制作的浮漂会因为温度、吃水等原因出现涨目减目,但也不会这么明显吧?
细一看,发现了缘故。如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使用管道自来水的原因,桶壁和漂身甚至是整个线组都布满了小水泡,原来如此。这支LPA01-4#调五目的吃铅量1.71克,细硬尾,静态调漂反映非常灵敏,水泡无疑增加了线组浮力,露出漂肩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线组捞出来,除去小水泡,观察…
对比一下10个小时前的示目,如下图…
结论:浸泡10小时,浮漂未出现明显目数变化。
以后会尝试实测水温出现明显改变时,目数的变化情况。
可以
顶大师。赞理工科大师!
感谢支持,才刚刚着手开始测试,目前的方法和成果还比较浅显。想做的还要更深入一些,只是还有些实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体现浮漂动态灵敏度的测试,关于鱼在水下吸饵的力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模拟,考虑过电磁铁和真空抽吸等等方法,都有一些弊端。
人工模拟吸饵应该不容易,或许可以建模仿真哈。不过野钓外界环境因素很多。
建模超出我的能力了 动态下浮漂动作的力组太复杂了 怕会失真
户外老曹团队今天刚发布了一组类似试验,您可以搜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