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有缺什么补什么的传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却能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常见的从个人取名,到日常生活,无所不包。当然,作为传统的钓鱼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也不能落伍呀。
近期,全国的冰天雪地,总算影响到广东了。气温直线下降,从最低二十几度,下降到十度左右,夏天冬天无极转换。影响了人,当然也影响了生物,包括鱼。当我们欢天喜地的,花枝招展的迎接冬天,生活在水里的鱼,却要面临一场生存的考验。差不多要猫冬了。于是乎,在这个温暖舒适的冬季,垂钓普遍变成了一场享受日光浴的户外欢庆活动,鱼获不在显眼,但是,打龟成为常态……
恰好又是踩上传统贴秋膘的尾巴,还有搞一盘香辣鱼头,补一补,安慰一下打龟带来的伤害吧。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套路,又有生机,考虑大众口味,又能兼顾个人喜好。适合与否更胜好坏区别。之所以不叫剁椒鱼头,一是本身就是非专业人事的家常做法,仅为满足个人口腹之欲,不能严格准守标准;二,本为随性发挥,后面觉得不错,套用流行的说法,不要脸一点算是私房菜。出品展示效果,肯定不如饭馆里专业人士的作品。
名字暂定为香辣鱼头吧。
配料:花鲢头一个,大小根据家庭人数来定;料酒:适量; 生姜:一块,切丝;大蒜:七八瓣,切片; 五香粉:若干;小茴香:若干;八角:两三个;剁椒:根据个人口味,适量;青辣椒:三根;辣椒面:一勺;花生油:若干;生抽:若干;食盐:若干
其实应该有花椒的,可惜,做的那天,恰好没了……遗憾啊。
材料准备完成后,开始备料。鱼头清洗干净,去除边边角角的鳞片,黑膜以及鱼鳃
加料酒,生抽,食盐腌制10-20分钟
趁这个功夫,准备其他佐料。
姜切丝
蒜切片
青辣椒切段
再切一些生姜,大算作为炒制的配料。
备好八角和小茴香等
剁椒取适量。买的时候失误了,居然搞了一份特辣。少倒一些出来,泡水,去去辣味,这个过程根据个人口味,两三遍足矣。
腌制的时间够了,倒掉多余的料汁,讲究的话,可以换个盘子,重新摆。嫌麻烦的话,倒完之后,就可以加料了。
依次加入姜丝,蒜片,五香粉,小茴香,料酒,生抽……
搅拌均匀。这个工作,可以自己来做,当然也可以交给好奇心爆表的小朋友……
在小朋友搅拌的同时,起锅烧水,水适量就好了,不用太多。
水开了,就可以上锅蒸了。
这个过程大致需要持续10-15分钟左右吧。根据鱼的量和切块的大小,当然,也可以对半切就好了,不过,这样的话,锅就要适当大一些,否则,很容易出现,放不进去的尴尬场面。
再来炒料。
另外一个锅,烧油。
油温起来以后,依次放入姜和蒜,炒制一会,加入青椒
翻炒,趁着还有油,加入一勺辣椒面,增加辣味的层次感。
加快翻炒,防止糊锅。加入八角,小茴香……等香料。
基本熟了,加入适量生抽和料酒,焖几分钟。
时间到了,鱼头已经熟了……
倒掉盘子里面的汁水。小心操作,避免倒的过程中,鱼块偷跑。
依次加入炒制好的辣椒汁和剁椒。
继续上锅蒸大约5分钟。
然后,成品华丽丽的出锅了……
淋上一些滚烫的花生油,顿时,香气四溢……
下来,就是验证成果的时刻了。
鱼块细嫩,摇一下,肉块呈波浪状抖动。
来碗米饭,加一块,沾点汁,一口下去,那个感觉,奇妙无比。
鱼肉的细嫩,剁椒的醇香,油泼辣子的热香,青椒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有层次,有混合……,辣味适中,鲜香适口……
顷刻间,一扫而空……
领导给的评价,比餐馆做的好,正适合我们自家的口味。以后,多钓几条花鲢回来,再做……
哈哈哈哈
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是作为钓鱼人的一项美德呀。
这个菜既满足口腹之欲,又得到领导的赞许和对钓鱼事业的支持和理解!
值得!
回想起来,美中不足的是,缺少花椒,滋味欠一些。辣椒面应该先准备好,就用辣椒油即可。这样的话,炒制的料就不会显得黑糊糊的,影响卖相。
改善一下,下次再来。
最后,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如有不足,敬请多多指教!
祝各位钓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鲫大鲤,天天爆护!
为啥我吃得花鲢好腥啊。搞得我都不喜欢吃鱼了
厉害了
可以可以
腻害
可能是
吃货们
学习了
好。。不错。。好味道
都是些高手
嘿嘿嘿
钓友你好,此文推荐为精华。目前渔获贴很难被推荐上首页,想要上首页内容必须为原创。可以写一些钓鱼过程中遇到的新鲜奇葩事;如何调漂、打窝、选钓点等;DIY浮漂、抄网杆等;自制窝料、美食等。
我在市场买的鱼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