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日
今早零下二度,浓霜满地,寒气逼人!车身布满了霜冻。除霜花了六七分钟。
野外霜更重。河边的枯草落叶几乎被霜覆盖。下河坡时踩在落叶上,嗤地一下右脚打滑,失去平衡,背着钓具双肩包跌坐在坡上。还好,人虽老,骨头硬。没啥事。骨碌站起来,放下包,拿出工具,打窝。
周一那天,跟冯校长一起来,我钓藕地,没钓河里深水,钓得少,斤把。冯校长没钓藕地,钓河里深水,钓得多,是我的倍数,还拐弯。
河里水深,冬钓深水,醒窝早,符合规律。藕地水浅,即使太阳朗照,也要到十点半以后才醒窝,聚鱼也少。
因此,今天河里打了三个窝子。然后去西边的藕地打了三个窝子。
冯校长去了西头,他在河里打了,也在藕地打了,打了几个不知。
河水下降了不少,还在走水,自西向东走,主河道在南边,从漂浮物看,速度不慢,但河道的北侧这片湿地,水浅,有草,有藕梗,水流不走这儿。
早晨零下二度,没有风,有太阳。不过,九点过后,起风了,小风,东北风,二级左右。九点过后,天上长了云,灰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劫掠了太阳。
七点半打好窝的,没有三个小时,鱼进不了窝。等待,长久地等待。
到处转转看看。尽管来了多次,但湖边这块地似乎总也看不够,每天都是新的!遭了严霜的虐打,水草开始减弱了翠色,树叶越发稀少;麦苗顶着霜,变得僵硬;鱼塘一片寂静,没了鱼的跳跃击水声,更没了投饵机的轰响;着了厚棉衣忙碌的农人,赋闲在船的渔民;嘎嘎尖叫的群鹅,叽叽咕咕的野鸭……
钓鱼人来得少了。我和冯校长是第一个到的。九点多来了一辆白色轿车,一位钓者去了东头那片藕地。又来了一辆摩托车,背着钓具,但他慢速边走边看,最终没看好这个地方,从西头过了桥,向南提速走了。
十点了,开始钓鱼。先钓河里深水的窝子。水静静的,漂稳稳的,你不提逗,立漂是永不会动的。不是没鱼进窝,就是鱼儿不动。
去藕地的窝子看看。第一个,没鱼。需要走几十步去
第二第三个窝子。这两个在一起,移竿人不动。
第二个暂时没口。第三个有了!上鱼了。
这个窝子既靠近河道,又靠近大片的水草,还有几根藕梗围绕着。为了能离河道——鱼的走廊近一些,穿了长筒靴子,下水了,离岸一米多。迎合鲫鱼口味的窝料腥香味把路过的草里的鲫鱼引诱到了窝子里。
也许鲫鱼们太过专注地吃窝料了,朝天钩如果就是死趴趴地放窝子里不动,无鱼问津。要不断的提钩,逗引,每隔那么几秒提一下,每隔几秒再轻轻移动一下,就在这么提一下移一下的小动作里,水下的粒漂轻轻浮了上来,迅疾提竿,漂亮的鲫鱼飞上了天空,继而收入囊中。手摸上去,鱼身上冰凉冰凉。
第三个窝子一连钓到了八条。第二个窝子仅仅钓到了两条。还有几条不足两的,随手放了。
暂时没了,撤离,到第一个藕地的窝子。
我在芦苇丛里钓鱼的时候听到有人来了。转头望了一下,一辆大众途昂,下来几个人,说就在这钓吧。位置就在我打过窝的地方。估计会跟我打的窝重复,顾不了那么多了!没去向他们说明。冬季钓鱼就中午这点时间,稍纵即逝,得抓紧。即使重了又如何?给他们钓呗!况且哪有那么巧?百分百重叠?
我打的远,藕地的没重,但人站的位置重叠了。我站到了水里,不妨碍人家。那人倒也谦和。钓到了吗?他问。钓到了十条。你呢?还没有。打窝后早呢,打了就钓,捧着竿子不累啊!我打过三个小时都没钓在玩儿。我说。说着,下钩就提了一条鲫鱼,约一两五。不久又获一条。提逗了会儿,没口,撤离。
钓河里的窝子。
左边的有位先生在钓,百分百重了。右边的有位女士在钓,浮漂离我的窝子尚有一米多,暗自庆幸!
我问左边那位先生,他台钓。钓到没有?没有,一口没有。他说。我心想,完了!七点半打的窝子,竟然一口没有。我钓中间这个。提逗诱引了十来分钟,一口没有。去右边那个窝子试试,仍然是毫无动静。
去藕地补窝一个,新打了两个。
冯校长在东头还有个窝子,他过来了。到我身后问我钓得如何?我如实相告。他呢,钓到了一条鲫鱼。
吃饭。把钩子放入窝子,竿子躺在水草上。
上图,我左边的台钓哥,我右边的垂钓女士。他们好像有五个人,一个小青年,四个中年男女。中年男女都钓鱼。
到我吃午饭时仅有一位传统钓男士在堤北养殖场给排水小河里钓到了一条小鲫鱼。那小河里的鱼很小,我也在那里打了个窝子,钓到的都是奶鲫,放了。
午后一点半果断放弃了河里的两个窝子,去钓藕地。
三个窝子自左往右,第一个,不行,打在了藕梗上。水既很浅,底下又极不干净,差点丢了钩线。朝天钩撕下几绺藕梗的丝缕逃离。
第二个,新打的,暂没口。
第三个,补窝的,有口。一条鲫鱼提离了窝子数米,脱钩。再钓,不久又有了。提到了。
连竿钓到了三条鲫鱼,个儿都不错。还是离河近,靠草边的窝子给力!路过的,藏草里的,都闻香而至。
十四点左右,灰云释放了太阳!还大片蓝天。太阳当空,蓝天为衬,白云为伴,天朗河亮,美不胜收!
阳光斜照在小河上,光线斜照在我的脸上,斜照在钩上鲫鱼的身上,河边的草上芦苇上灌木上树上。冬阳温柔,祥和,仁慈,煦暖。
第二个窝子也有鱼了。先后钓到了两条。
现在,冯校长就在我的右边,离我不远,大约二十来米。他也在钓藕地。他前面有个豁子,水草不相接,豁子里有稀稀拉拉的藕梗。他上午钓到了一条,下午接近三点时又钓到了一条!今天他就这么多了。
我在补的那个窝子里又钓到了好几条,现在有八条了。
冬钓到底该钓哪里?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答案是没有一定之规。钓哪里其实全凭鱼决定。钓深水,鱼偏偏不开口。钓浅水,鱼口却不错。就这个地点说,深水的鱼有时候开口,大多时候不开口。而浅水,草窝里的藕梗间的鱼开口是常态。
十四点五十分,停口了。
收了。连同垃圾一起带走。
大众途昂在下午两点开走了。不知他们后来钓到了没有?以我在河里钓的经历判断,估计难有钓获。他们有一人钓藕地的,但是那人竿子短,窝子打在了近前,那地方没鱼。
的确是应该听鱼儿的,点一个赞
好文章,我们也在5号钓的。田野,枯枝黄草,麦苗,一片冬日美景。冬日阳光照在身上,那种惬意别提了。微风下人们的对话都传的很远。美不胜收。
谢谢先生点评!
您这段描写很美,给您点赞了。谢谢读帖留言。
每次看老师发帖都是一种享受
谢谢先生读帖点评鼓励支持!
每次看校长发帖都是一种享受
哈哈哈,感谢感谢!有知音读帖也是发帖者的享受,辛苦劳动没有白费,钓鱼论坛还是有识货的人的!
点个赞
写的太好了,
谢谢!
感谢欣赏鼓励!
有时候我都迷糊了,还是应该多打几个窝,试试
对极了!不同的水域都打窝,打得多,窝料量要少。哪里有鱼再在哪里继续补打。这样不会空军。谢谢留言!
谢谢你的交流
写的真详细。
巴适哦,敢问老师水质如何?1999年至后几年都在无锡,江阴,水质那个时候差的不行
钓技与文采一样棒
有空可以一起去钓鱼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