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浮漂的选择就介绍到此,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竹脚翻身快,打浮或钓接口;碳纤脚阻力小,利于下沉钓底;长脚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讯号。
钓鱼用具 浮漂选择介绍 竞技选漂 漂的种类根据鱼种不同分为混养与鲫鱼两个类别,有些漂能够通用,但两个类别大部分漂的主要特征不同。混养漂比较简单,主要特征应是:吃铅量稍大、漂身略粗,漂尾稍粗(现在为了鱼讯更全面、尾做得只略比钓鲫稍)。一般选用碳脚、中长身、中长尾的巴尔杉木漂。这种类型的漂下沉快、抗干扰。很容易区分鲫鱼与大型鱼的吃口。也有人利用竹脚漂底部讯号偏钝的特点来钓混养。
鲫鱼这类型的用漂因比赛场中的鱼情的特殊性区分得较细,一般分为打水皮用漂、打浮用漂、接口型漂、底钓漂、 水皮漂是个特例,是应付滑鱼上浮到水皮的特定情况,国内高手设计了这款专对付这种鱼情的浮漂。 打浮型漂主要是指竹脚,但千川设计的静禅型碳脚浮漂得到了国内许多竞技钓手的肯定。打浮型浮漂大部分都是竹脚漂。特征是竹脚、短身或中长身、中长或长硬尾。它的特点是翻身快、降速快、站得稳。视鱼情选择不同号数、不同吃铅量的浮漂。
接口型漂主要是指碳脚、中长身或短身、长硬尾的这一类型的漂,这一类漂的特点是站立快、下觉缓慢、匀速。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各个厂商之间或追求翻身速度、或追求鱼讯体现,变化着漂身、漂脚和漂尾的比例,但大多特征都是这橛。这类型漂钓底讯号也很好,因为其适用范围广,用得最多。 底钓漂多为中长或长身、短尾或中长尾、中长脚、适用于变天、水温差异大、水中溶氧偏低、鱼饱食以及钓放多次而咬钩谨慎的鱼。其中软尾用于钓放多次或杂鱼讯号多。硬尾多用于轻口。
鱼是活物,随着气温,水温、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会有生口、轻口和滑口等等变化。生口鱼的用漂选泽范围很大,滑口一般使用底钓型的软尾。轻口漂一般选用漂身小、吃铅量小、脚细、尾细、视目短的漂。使用轻口漂注意其吃铅量的大小是否适合室外。除大棚外千万别购买吃铅量太小的轻口漂。 一个竞技钓手有一到两支打浮型(不同吃铅量)、一支水皮、三到四支接口型(不同吃铅量)、两支底钓型硬尾(不同吃铅)、两支滑口用软尾(不同吃铅量)和两支不同大小的混养型的漂就足够有余了。当然钓罗非的钓手除外。
钓鱼用具 浮漂选择介绍 休闲用漂。 休闲与竞技的区别在于鱼口相对较大、鱼情相对单一、水底环境复杂、水深变化大、用竿长度变化大。野钓中的钓友经常在水库或湖里钓鱼,常使用五米四、六米三左右的长竿,这样对视目的要求要高得多、要求视目较粗才能看见,钓鱼是以看得到漂为第一前提的。野外生存的鱼口较生,漂尾稍粗完全可以应付需要。有心的钓友可以在"水中之秘"这部片子中看到国外钓鱼好手在水库使用的那款漂的漂尾直径在0.8mm以上。而市面的名漂直径都在0.6mm以下。
一般休闲钓手有几支中长身、长脚、长尾的竞技混养类的漂、一两支软尾、一支竹脚漂,两支适应该不同水深的尾稍粗的水库用漂就足够了。他们的购漂也应倾向于混养类的漂。少买小软尾、竹脚、短视目的漂。另外注意一点的是野外用的漂视目不要太短、太密,不然一天下来就是和自己的眼晴过不去了。
现在市场上的浮漂很多,林林种种,按材质来分主要有:塑料、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通草、桐木等等。作为最适合台钓用的材质主要有孔雀羽、巴尔杉木与芦苇。它们的特点是密度小、同体积的情况下质轻而浮力大。
钓鱼用具 浮漂知识详解 孔雀羽制漂分为硬羽漂(带壳孔雀羽漂)与软羽漂(去壳孔雀羽漂)两种。 硬羽漂自重较大,为追求吃铅量而不得不增大体积,导致灵敏度下降,不增大体积漆水的难度又很大,现在逐渐被慢慢淘汰出市场。但前期的经典漂型很多如:达摩、克修等等,值得收藏。
孔雀羽壳后的质量相当轻,这种材质应该是目前做漂的材质中最轻的,最好的应该是山林中自然脱落的孔雀羽,但时间久了老化了质量又会下降,所以最好的材质是最难寻求的。因为很大直径的孔雀很少,所以大部分去壳孔雀羽浮漂的直径都不大。大部分的孔雀羽漂型被制做成细长身的漂。这种材料制成的漂讯号真实、沉稳。软尾去壳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
虽然孔雀羽浮漂的优点很多,但缺点也很明显,因材质所限它大多无法做成大浮力大体积的钓大深水、混养、或水库的漂。而且热胀冷缩给用这种漂来打比赛的钓友带来很多麻烦。调漂或校漂得非常注意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去壳制的漂由于身软漆水难于掌握,牢固度也不是很高。软羽漂的代表型漂也是:达摩、克修等等。
巴尔杉木又称轻木、日前因材质易得,剪裁方便、成型容易、自重合适,逐渐成为制漂业的主要原材料。它的主要产地为:非洲、南美、我国云南等地也有产。不同产地的巴尔杉木密度也有稍微的不同。目前行业内分为A1、A2、A3三个级别。最好的为A1级的巴尔杉木也就是平时厂商打广告所说的来自南美等地的巴尔杉木。现在市场上采用A1级巴尔杉木制漂的极少,一般价格都较高,为少数名漂才采用。大多数中低档浮漂采用的都是云南产的巴尔杉木。巴尔杉木制漂的讯号特点是灵敏而不失沉稳,。代表厂商有:武汉千川福建兄弟,岳阳名昶、阳明、深圳钓鱼郎、香港宋杰鳞、广西梁尚柳、武汉风行等等,不一一例举了。
芦苇制漂起源于名昶,在名昶的网页上有介绍,他们为此申请了专利。材料的产地主要在江南地区,目前大多数的厂商用的都是洞庭湖的芦苇。它的材料较容易取得,易于加工、原材料价格较低,逐渐开始广泛使用。因其材质较硬,所以体现出来的讯号刚硬、暴烈。芦苇漂制做处理得好的话,其讯号较巴尔杉木与孔雀羽漂比更为灵敏。冬钓漂大多利用其材料特性做成芦苇制。大多数做巴杉的厂商都做芦苇制漂,除了以上代表厂商外:近期广东阿芦漂因刀功细,漆水好风蘼一时。
因材质不同各种漂的特性是不同的。但钓友们追求的大多是漂的灵敏问题。因材质与加工的程序不同,不同材料灵敏度的比较如下:芦苇最灵、巴杉次之、孔雀羽最沉稳(去壳羽因加工涂胶和底漆的原因自重增加)。但这只是一个材料比较,去壳孔雀羽因漂型细长、大多为小体积,其灵敏度还是相当高的。
这里谈到了加工,就谈一下制漂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一支漂由漂脚、漂身、漂尾三部分构成,上面我们说材质都是指漂身的原材料。漂尾材料分为两种:软尾和硬尾。软尾是由空心塑管制成。我知道的主要产地有:日本、台湾和大陆河北三个地方。规格从0.34到3.00mm不等。越细因其工艺难度越高而价格越高。加上其视目用漆的效果不同,价格相差也很大。目前最好的软尾来自台湾和日本。硬尾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乳白色的玻璃纤维。原因是它易打磨成各种想要的粗细,漆水在其表面的附着性好,且有一定的弹性。材料的来源很广,国外和国产的都有,厂商视各种不同需要加以选择。
漂脚的材料主要是:碳纤维、竹制、钢纤、玻纤。采用玻纤的几款漂是克修制的几款芦苇,做出来后十分漂亮,但因玻纤的牢固度较差,很少被厂商大范围应用。竹脚和钢脚漂,特别是钢脚漂因增大了浮漂的自重而降低了灵敏度,只在少量浮漂上采用,起降低重心、加快浮漂翻身速度的作用。钢脚漂在其设计时所提出的能够耐水流这点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碳纤维因其质轻、身细、坚固、易得的特点被大范围应用。目前是漂脚材料的主流,来源十分广泛。
辅助材料。其最主要的是:胶水、面漆、底漆、漂身装饰物等。 芦苇与孔雀羽制漂的漂身大部分都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材料分片涂胶后、用线绑着凉干后成一整体的。所以用到了胶水。一支好漂用胶水也得十分注意。对胶水的要求是:用量小而粘性好、干后不易脱落成块。所采用的大都是市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