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大暖阳,最扶凡人心。
计划了一个星期的三岔湖之旅,终于启程了,我呢,也算正正宗宗的三岔镇的原住土著,因为从小就离开了家乡,说来也是笑话,从来没有在三岔湖钓过鱼,惭愧。
下午在地下室把装备装上了车,立刻出发
听了一个前辈的指引,到了新民这边的一个湾口,说实话,这次来,真的是抱着空军的心态来的,因为听很多人说不好整,钓不到,到了钓点,走访了一下附近的钓友,看他们上鱼都还可以,都是1斤半斤左右的奶鲤,因为不知道这个放生鱼,也不太清楚怎么回事
因为看了其他钓友的成绩,心里觉得这次应该会钓上来几个吧,所以抱着忐忑的心打了两个窝,用的老谭玉米和天元的天窝系列,混合打窝,上次在汉源湖用了效果还不错,在一个农家老板哪儿吃了晚饭,准备养精蓄锐,结果钓鱼人的通病,根本睡不着,我哥也是,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2点起床,带着家伙,直奔钓点,花了大概10分钟时间,一切准备就绪,抛下了人生垂钓三岔湖的第一竿。
浮漂刚刚到位,露出3目,一个两目的顿口,刺鱼,中了!心里在想这么快的吗?我哥也是,刚刚浮漂到位,就来一口,没有过多的溜鱼,直接飞上来,一尾奶鲤,但是这个鲤鱼一点儿也不像水库里应该有的鲤鱼,没有厚实的嘴唇,也没有上扬的鱼鳍,应该就是当地钓友口中的放生鱼了,我知道这次垂钓已经失去了库钓的乐趣了,放生鱼闹窝。基本每一竿都中鱼,4点半的时候,鱼护最底下的那格就已经满了,一切都索然无味,没有魂牵梦萦的大鱼和特别喜爱的鲫鱼,一条都没有,全是这种奶鲤,半斤左右的,索性,睡了吧。
天亮了,农家老板也起床了,和他聊了聊,他的一番话,真的让我陷入了沉思。
他说他做了10多年的水库垂钓接待,外面的人说三岔湖是因为捕捞过度导致鱼资源的匮乏,才导致放生鱼泛滥,人人都想钓原塘鱼,三岔湖开放垂钓20多年,05年之前,大鱼是天天都有上岸的,10年开始,普遍都是3-5斤的鱼,到最近几年,完全没有了原塘大鱼的踪迹,三岔湖的鱼真的是钓完的,不是捕捞完的,每个人想法不一样,有的人大的也带走,鱼苗也带走,鱼的生长周期繁殖周期长,近些年来钓鱼人的增加,导致了鱼的断层,除了老库底子,就是鱼苗,管理公司为了盈利,只有不断的投放鱼苗和放生鱼,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保证留大放小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钓起来了就带走,不论大小,因为我如果不带走别人也会带走的,他说你不信你看看今天,那些钓10多斤的人,基本鱼护里就没有大鱼,全是鱼苗,一样的会带走。
听完以后,觉得挺无奈也挺惋惜,当然我代表不了所有人,我也不会说什么保护鱼资源从我做起,每个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下午把两个鱼护拉了上来,大概100斤左右,除了几个大的鲤鱼和3个鲫鱼,其他的都放了,收拾东西,收拾心情,拉了一天的鱼,手臂也痛,回家调整状态,准备下一次的垂钓。
可否给个你在新民那边钓点的具体位置
导航鸡市坳,到了问一下彭二娃接待,目前三岔湖就这个位置出鱼,不是说出放生鱼哈,原塘鱼也可以
说的在理,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带走,捡两个大点儿的带走就可以了
哎!放鱼然后钓一两百斤,又不能吃,又不能卖,只能剁碎了喂鸡鸭!鱼越来越少,大小都带走,以后只能越来越难钓!我之前有个鱼池,带了些小鲤鱼,后来不好养,就又放了。三岔湖现在很多人都这样,劝不了别人,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了
我觉得还是我好,反正钓不到,也就不存在放不放的事了
作为三岔土著都不知道长寿湖的二杆当年是低价承包然后粗暴管理吗?鱼是根本不可能被成都这波钓友钓完的,鱼难钓还是承包商造成的因为归成都管理后湖区要收回搞水源保护地和很多项目开发,这两年基本连杂鱼都不好钓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丧心病狂的承包商用的声纳打鱼又换细了网子,大鱼如翘壳那些可以买非常不菲的价格小鱼可以冻成冰砖,这就是为啥三岔湖没有多少原塘的原因
我没有说是成都的钓友钓完的,还有所谓的二杆子,那是10多年的事了,管理当然是一部分原因,切合实际,加上偷鱼的占多数,07年三岔湖因为缺氧大面积的死过鱼,然后因为管理交接的问题,没有补充鱼苗,就事论事,我是在说近几年的现象
缺氧不是07吧 那会儿损失最惨重的是网箱养殖户 我姐夫连续办了10多年钓鱼证说那会儿的鱼是最好钓的 近几年也是从去年开始才感觉不放鱼是真勒钓不动 你说偷鱼也是原因但谁能想到偷鱼的被长寿湖打死的都有呢 我觉得你还是不够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家乡
那个么大水面 钓能钓多少? 全是那群湖库管理 打的太疯狂了 多少鱼能躲过他们的网 借着打花花 什么鱼都打 现在全是放生鱼撑起的 没得放生鱼 在农家乐钓一天 一口都没有
这是一个难得的有营养的帖子,道出了三岔湖垂钓的前世今生~
我是从15年开始在三岔湖钓鱼的,那个时候库里红尾很多,空钩都能钓到,但是近几年一条红尾都没有钓到过。我觉得应该是三岔湖生态系统崩溃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