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位钓友来说,线被切了鱼跑了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好不容易有大物咬钩,最后却没能上岸,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且切线跑鱼后还会炸窝,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许多钓友总结出了不少切线跑鱼的原因,却依然出现切线的情况。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线组搭配的经验,希望帮助大家减少切线跑鱼的状况发生。
一般来说,钓鱼线组搭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通常大家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主线比子线粗一倍就可以了。那么我们是否能理解为,如果3号子线,则要用到6号子线呢?其实所谓钓鱼线组搭配,指的拉力值,主线拉力值比子线强一倍左右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线号乘4(斤),就是大致的极限钓重。鱼线的拉力值分为顶钓拉力值和打结拉力值,打结拉力值一般是顶钓拉力值的60%~70%。什么是打结拉力值呢?简单的说就是鱼线打结处如八字环处、子线和八字环处、竿稍固定处,这几处都属于打结处,一般如果出现切线,基本上都是这几个位置,如果不是这几个位置,那说明断裂处已经伤线了。
例如钓鲫鱼的线组搭配:
冬季、初春钓鲫鱼,线组可以适当小一些,使用0.3-0.5的子线,0.6-0.8的主线即可。因为冬季或是初春的鲫鱼挣扎力度并不大,吃口也很轻,在鱼儿的拉力值承受范围之内,小的线组搭配,会更加灵敏,信号会更好。
仲春或是夏季钓大鲫,子线与主线则可以稍粗一些,比如0.6-0.8子线,1.0-1.2主线,因为这个季节的鱼吃口比较凶猛,而且鱼性活跃 ,拉力够大。
如果是野钓,还要考虑遇上稍大体型的鱼儿也可以兼顾的话,则要考虑0.8-1.2子线,1.5-2.0的主线了。只是这样的钓鱼线组搭配,灵敏度自然要差上许多。有些轻口自然也就不会体现得这么明显了。
钓鲫鱼时子线长短的选择,大致分为以下常见的四种情况:
正常鱼情时:建议使用10-15公分左右的短子线,信号传导快,比较灵敏。
冬季口轻时:建议使用长子线,加大摆幅,上下钩子线有自然夹角,便于鱼吸入,提高中鱼率。
使用拉饵时:建议以15公分左右的为好,因为拉饵的目的就是以速度应对密度。
特殊情况时:使用跑铅钓法时,建议子线长度不超过10公分,以增加灵敏度。
钓鲤鱼、草鱼、青鱼的线组搭配:
1.5子线,2.5的主线,钓4斤及以下的鱼儿是没问题的;
2.0子线,3.0主线,钓6斤以下的鱼无问题;
3.0子线,4.0主线,钓12斤以下的鱼可以承受;
4.0子线,5.0主线,钓20-30斤基本无问题。
在钓鲤鱼等大体型鱼时,由于鱼儿体型较大,生性狡猾,有涮饵的习惯,尤其是鲤鱼,建议使用20公分以上的子线,可以过滤掉一些涮饵时的虚假信号,降低断线几率。浮钓鲢鳙时则应选择加长子线,长度在25到50公分之间,调漂应适中,以中和长子线的钝与浮钓的灵。同时应加大上下钩距,提高命中率。钓大体型鱼时,究竟用多长的子线,是没有明确的定论的,只要符合当前水情及鱼情,以及符合自己习惯的子线长度,都是适合的子线长度。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以供各位钓友参考,不正之处,欢迎指正,最后,感谢大家观看,祝各位钓友大鲫大鲤,渔获满满。
好想加个精啊,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给自己加个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