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去采集的巴茅看上去干了,本身比较嫩,但是皮特别厚特别硬,没那刀功,索性去皮试试,像车泡沫少一样试试看,先上半成品,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做好
做漂,不管是哪种,实际上都是手上有功夫,无奈手笨,切不好带壳的芦苇(实际是巴茅,后面都以芦苇代替),索性退而求其次,去壳后上自制的迷你车床
先准备一节芦苇
用磨尖的钢丝在中心穿过去,本以为会像泡沫一样会穿歪,实际上因为芦苇内絮是有纹理的,只要插入点插入的直,慢慢转动着插进去,问题基本不会太大
然后用美工刀慢慢小心的切掉它硬硬的外皮
再用刀大致削成想要的形状,心得跟大师们切带壳芦苇一样,要慢慢切,不要妄图一刀成型,一点一点地切,刀要稳,当然刀也要够锋利,不然像我一样就会切成这样毛毛躁躁的
然后上车床,用500目砂纸磨圆和磨大概的幅度,然后再用2000目磨平,5000目调整细节
然后在取出钢丝,在中间的洞里挤点白乳胶,然后插入漂脚漂尾,我没那手艺对接碳素漂脚个玻纤漂尾,所以直接一根玻纤通到底,我买的白乳胶是这种,6元一大瓶,成分是pva的,感觉跟传统粘木头的不一样,但是闻着味道非常相似,这是文具店卖给学生做手工用的,不知道买对了没有
然后上加强线,线是用的线盒里缝衣服用的棉线,没有丝线,试手就用这个棉线代替吧,也没好看的颜色,索性就用一根最细的,缠好后上点胶水,等待中间的胶水和漂身慢慢干燥,然后计划用透明滴胶做面漆看看效果
为了了解上了透明滴胶后能自然形成的厚度,所以暴力拆解了之前做的一支不太美观的泡沫漂,发现上了一遍滴胶的漂身硬度还行,手指还要使劲才能捏扁,而且漆面也比较薄,应该所占整支漂的重量比比较小,而且漂身上相比漂脚和漂尾连接处的滴胶要更薄一些,连接出要更厚一些,所以多上两次滴胶的话强度应该更好,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可行,望大师们多多指点斧正,谢谢大家
同为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如此优秀
让您见笑了
因为采集的时候芭茅还没成熟,还比较嫩,所以内絮非常软,缠线的时候需要轻点,不能勒的太紧,不然就哦豁了
个人觉得去壳不如带壳!带壳的对漆要求相对可以薄点!强度足够!去壳的漆面必须厚点!不然容易爆。
是容易爆,因为强度不够,但是上滴胶的话应该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做好了试试强度,去壳芦苇不太好弄,胚子直接上加强作用不大,先试!总结了才有自己的经验
好的,就是在摸索,做出来自己能用就行
我先看看大师吗评论后再来。
把内防外防先做好。硬胶打底抛圆润,丙烯金油收光二次够用了。也可软滴胶收光抗硬竿抽爆。以后如再坏教你坯身穿防爆衣抗溜滑鱼超强抗爆漂。技术多呢。就怕你不肯玩不肯钻。还有硬胶调好后放置半小时再涮可增加厚度,一遍足矣。也可涮两遍。第一遍站身,第二遍倒头插,两回互补厚度。但头遍一定要打毛全坯,丕咬底严重。一遍也可先正插,观察胶见最后泪滴干皮没硬,去除泪滴反过头插便可。这样肩脚胶可增加厚度一遍准成。
等干了再试试
上滴胶的话!重量又上去了!所以我觉得去壳除了形状可以随意控制!其他还真不咋的。。。。。
刀法不行的我也只能这样了
钓友你好,你这篇帖子写的非常好,已被推荐位本地精华,加油,再接再厉!
谢谢鼓励
泡沫漂我都没做明白呢。你又开始做植物杆子漂了。。。
做的挺好的
让大师见笑了
去壳芦苇跟泡沫漂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去壳芦苇不怕502和油漆而已,应该成品比泡沫的效果好
确实不错,漂身在短点翻身就快了。去年我做了一个,特别好用,上个月钓鱼时把主线切了,让鱼带走了。
那一定是条特别大的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