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个人学习分享,立式鱼漂,请大佬指教

爆护天天见2020-10-19 11:49:36

前言

学习钓鱼半年多了一直纠结于调漂问题,原因在于对于其本身设计原理不太清楚,老是去一次看一次,但是没有记在心里,所以根据网上资料(百度百科、知道、其他大神讲解等)和自身理解写一篇关于鱼漂的基础文档,方便自己查阅观看。其中涉及鱼漂的设计、工艺、结构、材质、选取方式和调漂方法等。(有问题欢迎大佬指教下,调漂太难了)

一 定义

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讯息反应的工具。我们垂钓时根据鱼漂的动作(下顿、上顶、拉黑等),来判定鱼儿吃食的动作从而决定提竿。

二 结构

鱼漂主要由漂尾、漂身和漂脚组成。

2.1 漂尾

按照空心和实心分为“软尾”、“硬尾”和“龙凤尾”三种。按照长短分为“长漂尾”和“短漂尾”。按照粗细分为“粗漂尾”和“细漂尾”。

软尾

特点:多为空心采用PVC等塑料材料制成,特点是:浮力较大,灵敏度相对较低,反映的鱼讯滞后。

硬尾

特点:多为玻璃纤维制成,浮力相对较小,但灵敏度相对比较高,反映出的鱼讯比较及时。

龙凤尾

特点: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浮力相对一般,灵敏度高,但对于鱼讯的掌控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

长漂尾

特点:下降时间长,适合钓深水,钓行程。

短漂尾

特点:下降时间短,适合钓浅水,钓浮。

粗漂尾

特点:漂尾越粗,鱼讯的动作相对越小,适合视力不好的钓友。

细漂尾

漂尾越细,鱼讯的动作越大,但对视力要求越高。

2.2 漂身

2.2.1 材质分类

按照材质可分为:轻木类、草秆类、禽羽类、新材料类、拼和类。最常用的是巴尔杉木(BALSA)、芦苇和纳米材质浮漂。常用的材质特点:

巴尔杉木(BALSA):为木质中最轻的一种,的优点是自重合适,能克服风阻,既稳定又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极佳的稳定性,长时间水浸日晒不变形也不爆裂等特点,一般多采用漂白、碳化等工艺进行加工,不漂白的表面有浅棕色木纹,稳定性最好。漂白后的浮力会大一些但是长期浸泡有吃水现象,碳化后的巴尔衫木质量更轻浮力要更大一些,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芦苇:用它来做鱼漂主要的特点是重力均匀,浮力适中,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鱼讯较为准确反映较快,漂身多为细长下行平稳。常见的芦苇漂还有去壳、碳化等工艺,去壳后的芦苇需要优质的防水漆来防止吃水的问题,但去壳后的同款漂型浮力会大大增加。碳化后的芦苇质量会变轻,但漂身会变脆,容易断裂。

纳米材质:浮力比大,素材吃水小材料密度均匀,稳定,材质结实、耐用。可塑性强。原材料成本低廉、成型迅速、成品率高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缺点:钓浅水时,需要钓的钝一些,会出现过于灵敏,导致假动作很多。

轻木类

一般选用密度较粗、重量较轻的木头作为原料,其主要代表为:巴尔杉木、梧桐木、桐木等。其中以巴尔杉木,产地较广、材质偏轻、资源充足、价格便宜等优势被普遍采用。

草秆类

一般选用质量较轻,耐久度高的一些草秆皮或草秆芯为原料,其主要代表有:芦苇、通草、茅草等。其中又以芦苇居多。

禽羽类

一般以禽类尾部的羽毛杆为原料,其主要代表有,孔雀羽、鹅羽等

新材料类

一般以PE\PVC\EVA等材料为主。

拼合类

多以两种以上的材料拼接而成。

2.2.2 形状分类

漂身形状:细长身、枣核身、球型身、异形身、急收肩、缓收肩。

细长身

水阻小、下底到位快,稳定性高,适合直击钓低,怕走水、风浪。

枣核身

目前主流漂型,水阻中等,稳定性高,适应钓法和水情广。

球形身

水阻大,下降缓慢,走水中比较稳定。适合钓浮、钓行程和钓流水。

异形身

扁平型、椭圆形、多棱形等,主要适用于特定水情鱼况。

急收肩

漂体突然变细,增加水阻,下行阻力小上行阻力大,清晰出钝口。

缓收肩

漂体缓慢变细,减少水阻,上下行信号稳定。

2.3 漂脚

大致分为钢、竹、碳素纤维、长短、粗细。

特点:漂脚的材质不同,自身的重量就不相同,漂脚越重整支鱼漂的重心就会偏下,使鱼漂入水后翻身站立的时间缩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身快。当我们钓浮的时候翻身快的鱼漂能及时给钓鱼人传达准确的鱼讯,但由于漂脚过重的鱼漂如水下行速度过快,因此不太适合钓行程使用。

钢、竹脚

加大漂脚重量,加快浮漂翻身速度,快速反应鱼讯。

碳素纤维脚

重量轻翻身慢,稳定性高。

短漂脚

翻身快。

长漂脚

翻身慢,稳定。

3 名词

3.1 漂目

漂尾上一段一段的颜色称之为“目”主要起到标记的作用,由最顶端至漂身分别称之为1目、2目、3目。。。。。。等,不同钓法所用的鱼漂目数的多少和大小也不相同,这都取决于钓法和钓鱼习惯。某些特殊用途的鱼漂会将最尾部的前几目加粗,称为“放大目”。

3.2 吃铅量

鱼漂调平水时,铅重除以漂重得出的数。吃铅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线组的搭配,吃铅比大的浮漂线组整体重量大,稳定性好,顿感弱,下行幅度大,有助于线组快速定位提高垂钓效率。;吃铅比小的浮漂线组整体重量轻,灵敏度高,顿感明显。

四 看漂

1、抛竿后,浮漂依然躺在水面,没有按时竖起;或者浮漂快速移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钩,也可能是中上层鱼就饵的信号,但不一定有鱼获。

2、浮漂快到底时,没有按正常降落。下降慢了半拍,快了半拍、停了半拍、还没有到预定的数目停下来、加速,都有有可能是鱼在咬钩。

3、浮漂到位稳定后,先缓缓上升,而后短促有力地下顿,这是“最标准”的信号,鱼吃钩正常,这时,提竿的命中率相当高。当浮漂上升时,钓手要做好准备,看见浮漂下顿的瞬间扬竿,十拿九稳;而上升后并不顿,有一个短暂的停留,也须迅速提竿。

4、钩子到底后,浮漂稳定在你所设定的钓目,慢慢上升,但上升1目左右突然出现短促有力的下顿信号,要及时扬竿。

5、浮漂还没到位就上下跳动,这说明鱼在下层很活跃,也可能是饵料的雾化太快,鱼太“躁”。这种情况,如果信号多,可以考虑钓浮。待到中鱼率低时,则考虑仍然钓底,以抓底层接口信号为主,一般是抓以下两种信号中鱼率较高:短促有力的下顿、缓慢上浮不动时。同时采取的措施是拉小饵或搓小饵。

6、浮漂到位后,突然大幅度下沉,这多数是鱼体撞线所致。稍等片刻,若又见浮漂浮起即可扬竿。

7、浮漂在没到位之前出现停顿、上浮,可能是双鱼就饵,扬竿双飞,机率很大。

8、浮漂停顿后下挫,短促有力的是有效鱼讯,无力而又幅度大,多是鱼体撞线和小鱼捣乱。

9、反复钓放的“回锅鱼”,出现相当正常的信号时,提竿无鱼。应对的办法一般有二点:浮漂上捋,钓钝点;放弃大信号,专抓某种特殊的小信——这需要相当的经验和对浮漂的熟悉程度。

10、浮漂到位后,缓慢上升,这大多是有效鱼讯,不管其上升多高,只要上升过程已停顿,即可扬竿。浮漂在停顿后如果有迅速改变方向的斜向入水信号,则可能是大鱼就饵,应等漂尾入水后,用力提竿。

五 调漂

5.1 调四钓二(全程挂钩)

5.1.1 粗找底

裹重铅,确保铅皮重量大于鱼漂吃铅量,然后抛入水中,观察鱼漂情况,上撸或下拉鱼漂,让漂尖露出或平行于水面即可。此时漂尖到铅坠距离为大致水深,注意前后左右多抛几杆,确保水底高低环境相对稳定。此时铅坠到底。

5.1.2 定调目

将鱼漂下拉一个子线的距离(子线结到下钩距离)加10至15公分,确保双沟离底。然后抛入水中发现全部没入,然后慢慢修剪铅皮,露出四目。此时双沟为悬浮状态。

5.1.3 精确找底

精确找底时你可以下钩挂一个小铅皮,也可以直接挂饵料。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挂铅皮,就不要包太大,只要能够将浮漂露出水面的四目给拉下去就行了。如果挂饵料,最好用搓饵,因为拉饵比重小、雾化好,没准到底就雾化没了,找底不准确尤其是深水和小鱼多的地方。我是以小铅皮找底的,然后慢慢上拉浮漂,等露出水面时就说明精确找到底了。此时一钩悬浮一钩到底。

5.1.4 定钓目

双钩挂搓饵丢入水中,想钓几目上下推动浮漂即可。比如我们钓二目,双沟挂饵撸至露出二目即可。此时一饵到底一饵悬浮。

注意:

钓目与调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调目一旦设定以后不会随意改变,而钓目是需要在作钓中经常改变的。

比如你设定钓2目,当窝子里鱼多信号杂乱,你想钓钝一些时,就可以上推浮漂,钓三目、四目。当窝子里鱼口少,想要钓灵一些,你就可以下拉浮漂,改为钓一目。

如果水底不平,加上你抛竿不准,即使你不拉动浮漂,显示的目数也会改变。丢到浅点的地方可能露出三四目,丢到深点的地方可能只剩一目甚至连一目都没有了。还有就是饵料拉的过大或过小也会让钓目产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手说自己明明没动过浮漂,浮漂却一下高一下低的原因!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这篇写的不错,新手很适用,钓目下钩裹铅皮需要注意的是,在浆层很厚的水域,铅皮有陷入的问题,所以要留一定赋予量

很久以前北京

谢谢指教

钓钓小鲫鱼就好

这篇写的不错,新手很适用,钓目下钩裹铅皮需要注意的是,在浆层很厚的水域,铅皮有陷入的问题,所以要留一定赋予量

很久以前北京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