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搭配恐怕是所有钓鱼人都关心的问题,搭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渔获,那么对饵料更倾向哪一种味型一直争议很大,总体就是两个方向,一个香一个腥。
一、从诱鱼的角度来说,腥味更胜一筹。
抛开腥味的成分,先直观的看结果,市面上销售的腥味饵料普遍要比香味饵料诱鱼速度要快些。这是鱼的本能需求决定的,从本质上看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氨基酸组成和数量上有很大的不同,植物蛋白中的免疫球蛋白、赖氨酸等相对较少,在消化和吸收上也不如动物蛋白。
对鱼来说也是择优而食,虽然鱼不懂什么是蛋白质,但哪个“更好吃、更容易消化”它是清楚的,所以在同一片区域钓鱼,腥味饵料更容易被鱼吸引和接受。
二、香味更容易钓到大鱼。
有很多实际例子可以验证这个问题,例如夏天同时用红虫和香味饵料钓鱼,红虫肯定是开口快,钓的数量多,但鱼的个体大小都有,总体偏向小鱼多。而香饵鱼口就要慢,鱼的个体偏大。
红虫是腥饵,对鱼的诱惑力大,那么无论大鱼还是小鱼都会争先恐后的抢食,但小鱼的数量和速度要远超过过大鱼,警惕性也要差一些,那么自然第一时间就到达“聚餐现场”。因此你的浮漂就会上下翻飞,各种鱼口都会出现,黑漂、顿口难道你不抬竿吗?很多时候哪怕你明知道是小鱼也会忍不住抬竿,就算忍住了,也架不住小鱼吃死钩。
香饵在这方面表现就会强一点,小鱼抢食没有那么严重,大鱼来晚了也会有饵料让它吃,香味饵料更倾向于天然的饵料(相对来说),大鱼的的警惕性也没有那么高,因此钓到鱼的个体就大些。更简单的一个道理,哪怕是在野钓,你用面饵也好,蚯蚓也好钓鱼肯定都没问题,如果是用颗粒,鱼口会很差,但只要中鱼,肯定是个体偏大的,这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如何有效的进行协调。
腥味不等于动物蛋白,香饵也不等于植物蛋白,这点需要谨记。商品饵料中你用鼻子闻出来的腥味、香味,都是厂家通过香精仿香出来的,大家试想一下,一袋味道很淡甚至没有味道的饵料,你敢用吗?哪怕它确实有效果,但你在知道效果之前大多数人是不会用的,这就是被商家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在饵料搭配时,如果你想诱鱼快,腥味饵料比例就加大,如果你想钓体型大一些的鱼,那么香味饵料比例就加大。如果你想腥饵多又想避开小鱼,那么使用纯动物性饵料会更好一些,例如使用赤尾青、虾泥、海藻等,或者高品质的虾粉、鱼骨粉(非渔具店几元钱一袋的那种)效果就很好。
饵料是可以进行叠加的,你想突出某一个香型可以多种混合,浓度高的必然比浓度低的效果好。这样搭配思路就比较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