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钩饵状态
钩重饵重,结合重浮力平衡原理调钓,
便决定了悬坠钓组水下的不同状态。
逐步掌握后,可灵活用于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
钩饵状态调钓的基本步骤及大致区域。
“调4钓2”也好,“高低灵钝”也罢,
绕来绕去,都是表面文章,
实际所涉及的还是状态。
因此可以说,
状态调钓是悬坠钓法上最直接、
最实用的一项基本技术要领,
也是第一层窗户纸。
二、线组状态
线组状态不仅会影响到调钓钩饵状态,
同时它也是系统灵敏度方面很关键的一项。
水下直立的主线线组,有如电信号之间的导线一般,
线路畅通,浮标信号真实强烈,
线路受阻或中断,信号就变了或丢了。
线组状态不在(包括浮标线组配置等基本功),
再精细的调钓,也会泡汤的。
比如:早春深秋或南方冬季,
大家比较习惯于追求小标细线钓组,
以应对冷水轻口鱼情。
但若是赶上两米以上的深水,
仍用小号浮标来钓的话,信号则会明显变弱。
原因是浮标小,配铅太轻,
水深线长很难绷紧,信号衰减过多所致。
风平浪静的天气还好些,如果有大风浪或暗流,
那您所看到的鱼口大概仅剩十分之三也未可知。
其他十之七八的信号可能就会被传导中的衰减因素消灭掉了。
大风浪水下的暗流会导致水线弯曲,
有时呈C形甚至S形状态(不信咱也弄个水下摄像机看一看),
风线也会对浮标、水线造成很大的干扰。
在严重情况下,钩饵或许连底都到不了(被下层水流推起,呈倾斜悬浮状态),
视觉上的调钓目数已被弯曲的线组搞乱套了。

有海钓经验的朋友一定都知道,10米左右水深,
并不算太强的海流就能将小型船钓竿上所配的60克左右的铅砣,
轻易地冲离下钩点几十米远而落不了底。
换上100克或150克的铅砣,才勉强让钓组就近着陆。
如果是30米的深水,
恐怕要用到500克的重砣才能使钓组垂直击底,
以求钓目标鱼。
砣不够重,只能换边儿上玩玩了。
淡水的水深和风浪、暗流作用,
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信号衰减导致没口”
——记得是一位钓友文章里的一句话,他说得特别对!
身边也有类似的例子:
上周,两个朋友在一个两米多水深的开竿鱼坑垂钓,
大风天捂着棉衣肩傍肩钓大鲫。
两人饵料、线组、钓法都差不多,但鱼获却相差悬殊。
用4号红狐狸粗软尾标(视力原因)的前辈钓了20多公斤;
用小号标的哥们儿一上午没找着北(钓目低于调目却已经大过底),
后来终于明白过来是铅轻所致。
他立刻换上大标,信号立马显现,才努力追了5公斤多。
再如,远深近浅的深水锅底地形,
如果搓重饵抛满竿,压水动作没做到位的话,
钩饵的实际落点可能就远了,
浮标被风线牵拉着,会造成水线前后倾斜。
看上去钓目好象正常,但前推钓竿试一下,
钓目会往上升,说明已经过底了。
您能指望这样的钓组信号真实吗?
如果1.5米的标准水深应该算个基准,
一般是根据线组粗细来配用适合的浮标
——小标配细线,粗线用大标,属正常选择。
鱼口比较大时,线组粗点问题不大,
鱼口小时尽量放细线为好。
水比较浅,鱼口又不好时可以换小标,
鱼口好时用大标照钓。
水深超过基准,为保证信号传导,
除换细线外,加大标号往往利大于弊,
同时也能加速下底。
调目设置最好别机械,
比如说一般鱼情您习惯于调4钓2,
水深小于基准时,可适当降低调目,
水深大于基准,您不妨增点调目试试。
线组状态与水深、水流、鱼情、
线组粗细、用标大小,及不同钓法等密切相关!
应该算是技术实践方面的第二层窗户纸。
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小标轻坠”灵敏,
这本身并没有错,
但万事别走极端,也别只知其一。
很有道理,有时候过分追求浮漂上的调几钓几反而钓不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