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自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台钓法的引入,使得理工科爱钓鱼的人士对渔获有了质的飞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台钓的理论性很强,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我们身边的钓友不乏以下这样的人士:从来不正视自己的鱼获少,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屁股比我正(他的钓位好),他今天的饵料更对路,他仅仅是钓的小鱼比我多,他的竿子长或者短,更有甚者认为他的马子更正点一些(幽默一下)。
基于以上种种,我认为都是对钓无定法的曲解所致。台钓的理论体系有很多,仅列举一下重要的几点,第一,饵料体系,有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之说。如何根据当时的季节,鱼情,水情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需要自己根据以往的经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到用到的时候,直接从脑子里提取出来,稍加变通便可以应用。这个数据库的建立,是你了解过很多的饵料并且亲自试验的过程。
第二,浮漂平衡体系,如,脑线的选择,浮漂的选择,铅坠的选择,连接环以及太空的选择,以及子线钩型钩重钩距饵重的搭配。这个平衡体系,是需要些数学跟物理知识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时时的知道鱼钩饵料在水下的状态,更能让我们读清楚浮漂所表现出来的信号(体动信号与口动信号)。浮漂的平衡理论很简单,就是浮漂的浮力与线重,铅坠,连接环,太空豆,子线双钩的重力关系。当你通过数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去掌握平衡原理,你可以很轻易的调出你所要的漂目,更可以很从容的从调平水钓2亩,到调几钓几之间的切换。同时,也可以分辨出浮漂的真假入口信号。说一下口动信号与体动信号,口动信号是指鱼钩入口是浮漂产生的漂相,多为钓小鱼或者快鱼时使用,漂相多为顿口。体动信号是鱼吞钩后身体游走时产生的信号,多为钓大鱼或者钓钝时产生的漂相,入大顶漂,大黑漂,斜拉等。关于浮漂同样还有调钓的方法,带钩,不带钩,带单饵双饵等,同时也有对抗流水的调钓方法,在此就不在复述。
第三,鱼竿的选择理论,根据季节,水深,鱼情等选择鱼竿的长度,硬度等。这同样也是根据自己平时做钓的积累建立起来的数据库,用时直接从脑子里提取出来,稍加变通即可应用。
第四,钓法,频率的选择,雾化性的选择。如何通过频率雾化将底层鱼拉离底抢食等都是有法可依的。
在台钓法中,还有很多的理论和体系,由于水平有限,故不赘述。
从以上可以看出,用台钓法钓鱼是有法可依,有理可查的,只是我们太强调主观,忽视了客观。不妨我们从今后的垂钓中及时吸取经验,积累知识,相信很快我们都会在钓鱼时多一份从容,恬然。
蓬着稚子学纶垂,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说的啥啊?我都听不懂
说得很好!就是说:“钓当然有法”,这些法平常被一句“钓无定法”给搪塞过去了,从而失去了深究其理论基础的机会。“钓无定法”这话本身并没有错,也可以这样讲,但讲这个话有个前提,就已经充分掌握了台钓的原理之后,才可以融会贯通、钓无定法。
才子
说的都是空话。没有实话来点经验更棒
文人忽悠,没有实质性东西。
一个好说不好听的词:不知道楼主在扯什么蛋。
一脸懵逼的进来然后又一脸懵逼的出去
调四钓2要先找底?
楼主文彩了得
学好数理化,钓鱼走天下!
就是告诉你怎么调漂
调四钓二,水底不平咋整?
讲得很有道理,非常棒。其实科学的认识钓鱼技术,然后融会贯通并且掌握这些技巧,也是垂钓的一种乐趣。也能更好的把鱼钓明白。钓得好和钓得不好,自己心里也有数。不过杠精太多,没办法。
可以可以 赞
先找底更"半水",但大部份情况下可有可无。不必教条。
学习
钓无定法,是说钓鱼情况复杂,钓法必须多变。而台钓人为设置了很多的理论。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会告诉你什么叫空军。理论再好也解决不了鱼咬钩的问题。所以行家讲钓无定法。这就是再牛逼的大师也会控的道理所在。
讲究多变罢了
水底不平,那就对抛竿有要求了,你调的钓点,每次抛也要在那里
这对我有难度,基本是抛不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