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钓鱼其实是很有学问的,古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而我的爱好就是钓鱼,我一般有空,有烦恼就会去钓鱼,钓鱼时整个人都会感到很轻松,所以钓鱼既可以修身养性,亦能够提高自身的修为。自从钓鱼以后,出门不用梳头还是那么帅……自恋一下 ≧∇≦
钓鱼我是认真的,钓鱼时间有一年多了,总会遇到那么些问题,前一段时间就提问过几个的问题!今天总结:第一个问题:
《野钓子线长度怎么选择?》
自从发文章以来,好多钓友都纷纷前来分享自己的见解,经过大部分的钓友点评,再加我自己理解与总结得出,初春时钓鲫鱼长度也最好在20-25CM左右,这样入水之后饵料的摆动幅度较大,更利用鲫鱼吸食,自然能大大提高中鱼的概率。而到了初夏季节,这时候的气温是相对适宜的,鱼活性高,可以将子线的长度控制在15-20CM左右即可,钓鲤鱼子线就放放长到20-30CM之间,垂钓鲢鳙的时候,一般都是悬浮垂钓水体的中上层,所以在子线的长度选择上,我们可以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 钓鲤鱼子线也要控制在25-30厘米左右,鲤鱼胆小,警惕性也比较强,子线长度预留足够,有效降低鱼撑线,传给假信号等等。如果是钓跑铅:子线长度应该控制在8厘米左右,子线短了,传递信息更快,浮漂更灵敏。你们怎么看呢?
从这里可以体验出来,子线长度是根据季节气温,根据鱼种类,吃口轻重而定的。
第二个问题:《野钓过程中遭遇挂底,怎么处理?》
减少挂底状况的发生,在挑钓位的时候要慎重。如果水域中的水质很混浊,基本无法看清水域底部的状况时,最好先不要挂鱼钩,尝试着用铅坠去找底。找底的时候,可以以预定的钓点为圆心,以一米为半径在心里画一个圆,然后在这个圆形的范围内不时抛投钩饵。屡次抛投之后,就能对水域下方的状况有一定的理解了。一般沉底钓法最容易挂底,钓前先用浮漂测一下水的深度,然后上提30-50厘米。 如果是矶杆,在收杆扬杆时,最好先使劲往上一拉让钓钩离开水底再收线。当挂底很频繁时就要适当换位,避开乱石堆。再有就是钓组调的灵敏一点,例如调五钓二。如果挂底依然频繁,而且又走水,还要必须钓底,建议还是换地方吧。对钓鱼人来说,不挂底是不可能的,不管在水库还是河流,挂底的地方,证明有草或者石头,反而是鱼最爱呆的地方。
如果是挂底了,我们按正常的提竿法往正上方提,基本是提不动了,这时我们可以站起来,往左右一侧来回倒竿,如果松开了就万事大吉,如果还是松不开,我们就要倒插鱼竿了,千万别生拉硬扯,先试试能否拉出来,如果拉不出,就水平拉扯鱼竿,一般都是让子线断掉。
第三个问题:
《河道浑浊的水是导致鱼不开口的原因吗?》
水比较混浊,鱼只能靠嗅觉觅食,饵料是其一,钓位是第二个原因。 饵料建议使用一些穿透力比较强的饵料,适当可以添加小药增加味型。或者选择蚯蚓,动态饵料更加诱鱼。钓位选择,钓浅钓边,钓稍微清晰一点的地方。选择垂钓的鱼种类:黄骨鱼,鲤鱼,鲶鱼等等,浑水这些都是比较好钓的鱼。
问题总结过后,还得复杂一下饵料配比。基本公式就是,基础饵(50%左右)+主攻饵(30%左右)+状态粉(20%左右)。基础饵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大部分杂食性鱼类都是的粮食饵料,味道清淡。主攻饵主要在于味型,目的在于更加诱鱼,夏季可以用香,冬季可以用腥。状态饵主要用于调整饵料状态,比如松散程度、粘软程度,说白就是拉丝粉和雪花粉或者轻麸之类的东西。其实大部分单饵都包含这三种材料,比如主料是麸皮,添加了鱼骨粉,自带拉丝粉,这基本就是钓鲫鱼的腥饵。
常见的饵料有非常多的味型,大体上可以分为香、腥两大类,香又分成多种,什么谷物香,草莓香,奶香等等等,腥也分为很多种,这里就不多介绍了。饵料搭配最忌讳的就是多种不同味道混合,结果混合出的饵料一股怪味,不要忘记淡水鱼大部分视力都不怎么好,觅食主要靠的是嗅觉。比如鲫鱼喜欢奶香,鲤鱼喜欢薯香,鲢鳙喜欢酸臭,为了什么鱼都钓,什么饵都放一点,结果怕是什么鱼都钓不到。所以开饵,一定要注意味道差不多。比如奶香和薯香,我觉得就可以混合,钓鲫鱼和鲤鱼都能钓到。腥、香混合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主次,少量腥可以提升香,少量香可以提升腥,切记1:1。
从学会钓鱼到现在,一直都在野钓,也喜欢这样的钓鱼方式。喜欢野钓的钓友应该都知道,野钓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结果,你可能永远也猜不到这一次出钓的结果。
今天的总结完毕!有哪里做得不对希望大师们指导一下。
大鲤大鲫呦~
不错
可以
谢谢分享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