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浏览相册里面的照片,翻出了去年初冬的时候去水库钓鱼时拍的照片,现在回想起来挺有趣,特意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记得那天是十月初,多云,气温8~16度左右,微风。下午2点左右来到水库,由于前两天刚下过雨,这两天气温稍微有点回升,又是周六,所以来钓鱼的人还是挺多的,平时几个比较好的钓位都已经有钓友,转悠了近半个小时,最后再一个小回湾处支起了钓台。
左右两边大概有七、八位钓友,用的都是6.3米的手竿,所以我也架上一根6.3米手竿,但在找底时,水下有很多暗草,只有离钓台七米多有一小片地方可以下去钩,于是又改用5.4的钓竿,水深两米左右,主钓鲫鱼。
因为时常有鲤鱼光顾,所以选用1.5+1.0的线组,0.8号新关东钓钩,细长漂身的短脚硬细尾浮漂,吃铅在2克左右。因为计划夜钓,所以饵料除了粉饵之外,还准备了红虫。
这片水域白天的小杂鱼还是比较多的,虽然水温较低,红虫还是不能用。于是开了一款薯香味的小黄面,水比1:0.6,饵料停放15分钟充分吸水后,把饵料再甩点水打粘,减少雾化,搓饵。双钩不带饵半水调三目,钓三目。
听旁边钓友说,这个位置上午有人钓,中午离开的,打了不少窝料,只钓了几条小鲫鱼,所以我也没打窝,抽了几竿后开始作钓。一、两分钟没口就逗一下,大概十分钟之后开始上鱼,主抓下顿口,鱼口很轻,钓上来的鱼体冰凉冰凉的,个体二两左右。
过了一会儿,上了一条七、八两的鲫鱼,两边的钓友有点按耐不住了,说我们都钓了大半天也没上条像样的鲫鱼,你这来了一会就钓上好几条了,还有两个在钓友在大把大把的往水里抛老坛玉米。右边的一个钓友用的是肉夹馍,光钓小白条了。
天黑之后,鱼口慢了下来,我用神聚窝子料加了一些自泡的酒米,团成乒乓球大小四、五个打进窝点。过了半小时左右,改用夜光漂,下钩用红虫夹挂红虫,上钩搓面饵,鲫鱼连竿上。
钓到夜里三点左右,天下起了雨,而且刮起了三、四级的迎头风,于是收起竿子到车上睡觉去了。收竿的时候,鱼口还是挺好的,只是太冷了。
周日早上,雨已经停了,收鱼护时,旁边有几个钓友非常羡慕,过来拍照,鲤鱼钓上三条,但只有一条有三斤重,其余都是鲫鱼,半斤以上的大鲫鱼钓了近二十条,有个钓友估算大概有二十斤,把小鲤鱼放生之后称了称,总重量在二十三斤。
垂钓了一晚,突然有了些感慨:同一个水库,在不同的地方下杆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人生也如同在水库钓鱼,选对位置就可能钓很多鱼,选错位置肯定钓不到鱼,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为自己把握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注入激情。
点个赞,抢个沙发
板凳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