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lz]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话,说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已节祓禊遗风的结果。
提到踏青,人们自然会想到唐崔护清明日游城南庄所题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名句,以及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的盛况。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草木吐绿,雨花纷飞,燕子衔泥,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充满生机和诱惑的季节,不如相约出游,感悟莺飞草长、万物复苏、春风吹绿原野的生动。不要让天清地明的季节过于压抑哀伤。
踏青路上,你定会觉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归”的踏青诗写得真好,说不定还会有崔护般的艳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