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们都在强调,钓鱼要把基本功练好,要保证把每一杆都抛在同一个地方,为什么在这个水库不灵了呢?为什么打了窝的地方没鱼,反而将饵料丢在窝边上能连杆呢?接下去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情况,然后举几种鱼情,说说什么时候该钓窝中什么时候该钓窝边。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钓窝中,什么是钓窝边
钓窝中很好理解,也就是你窝子打在哪就把钩饵丢在哪,钓饵是在窝料堆里面的。而钓窝边顾名思义就是不钓窝子的正中心,而是钓前后左右四周,基本上在窝料0.5米或者1米的距离内都可以。
这里要补充一点,钓窝中是最常用的作钓方法,但很多人都是自以为钓的是窝中,实际上钩饵和窝料相差甚远。尤其是野钓,地形复杂、情况多变,有时候会遇到走水、有时候面对的是锅底塘,在这种情况下,你把窝料抛下水,落点就会发生偏移,可能会往前滚落、可能会往左边或右边被水流冲刷一段距离。然后你把钓饵抛在开始打窝的那个点,但等了半天也没鱼口,其实窝料和钓饵相差甚远,鱼被诱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何看待钓窝中和钓窝边,什么时候该“钓窝中”
窝料的主要作用是留鱼为主诱鱼为辅,而钓饵的主要作用是把鱼钓起来,像商品饵的话由于可以雾化、散落因此还有诱鱼的功能,即边钓边诱。理论上来说最好的一种情况是,在窝料和饵料的共同作用下把大量的鱼诱至窝点,然后靠窝料中的粗颗粒把鱼长时间留在窝点,再利用钓饵一个一个将鱼“骗”上岸。在这种理想的情况下,钓饵和窝料当然是要在同一个地方,即我们应该“钓窝中”,尤其是你使用商品饵,商品饵是有雾化的,东打一杆西打一杆就容易把鱼弄的很分散。
而钓窝边一定是在鱼情发生变化的时候去使用,比如说你在窝中久钓无口、窝子附近有鱼星但鱼不咬钩,总之是在没有把鱼钓上来或上鱼的数量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情况下,才去使用“钓窝边”。而且钓窝边不代表完全放弃自己的窝子,在你钓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应该补窝了,还是应该补在原来的窝点,切记不要补在原窝点附近上鱼的地方。
举例:比如说我们使用4.5的鱼竿作钓,窝料也打在相应位置,但是实际中鱼的位置是在窝子前方的三四十公分处,可能你需要打满杆或者将身体探出去才够得到。而在钓了一段时间后你发现鱼口稀了,应该补窝了,但是呢把窝料补在了原窝点前方三四十公分处即上鱼的位置,那么鱼可能就会跑的更远,跑到窝点前面五六十公分的地方去了,你再用4.5就够不着,需要换4.8才行,要是不换竿就会给人一种“停口”的感觉。
为什么要钓窝边,具体哪些鱼情下该钓窝边
正常鱼情下我们首先考虑钓窝中,当窝中无鱼可钓时我们就可以钓窝边了,当然了钓窝边不代表一定就能中鱼。为什么鱼不在窝子里吃窝料,而会选择待在窝子边上呢?我认为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不敢吃”、“吃不完”、“轮不到”这三个原因,下面咱们以具体鱼情为例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自然水域钓大个体的鱼种、黑坑钓老滑鱼可以钓窝边
这属于“不敢吃”一类,自然水域中大个体的鱼和黑坑中的老滑鱼都非常难钓,虽然两者的“滑”并不完全一样,但对于窝料和饵料的态度是差不多的,均不太喜欢味道大、雾化强烈的东西,即使发现了也只是在远处观望;部分鱼可能会愿意吃,但通常也不会直接去窝子中心,一定是从四周散落的碎屑开始吃起。这种情况下,我们把饵料丢在窝子的边上,就能很容易地被鱼儿发现,而且按照鱼儿吃饵的顺序,也是会优先被考虑。
具体怎么做:
如在黑坑钓滑鱼,要是鱼密度大,咱们直接使用软黏饵慢慢抽,鱼也能很快进窝,但如果鱼又滑又少,一开始就用软粘那么诱鱼的速度就比较慢。此时有些人就会先抽几杆散饵,等窝子里来鱼了、看见鱼星了,就采用软粘饵在窝子的前后左右钓几杆,能够中鱼最好,中不了鱼就当是做了几个小窝,后面可以轮番地钓。
窝料打太多、窝饵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钓窝边
不同种类、不同体型的鱼食量是不一样的,同种类同体型的鱼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食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打窝的量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而不是自己习惯打1斤颗粒走到哪都是打这么多。如果鱼的食欲没有那么强烈或者水温低导致它没那么大的食量,那么你把窝料打多了它们就吃不完,此时要是咱们的窝料和饵料一致(如玉米打窝玉米钓),那么鱼就很难发现钓饵。另外一种情况是,鱼的数量少或者体型太大,警惕心理比较高,虽然它很饿,但由于窝料太多,就不敢吃,只会在周围游来游去,试探情况。
具体做法:
这两种情况下, 我们也可以选择将钓饵偏离窝点,可以在距离窝料30~50公分的位置下钩,可能鱼会在来回游动、试探中把钩饵捡走吃掉。如果鱼仍然没有发现饵、或者没看见浮漂有口,咱们可以稍加提逗,让饵料变“活”,但针对稍大体型、狡猾的鱼时,提逗的动作要轻、幅度要小、频率要慢。
杂鱼闹可以钓窝边
都说大鱼来了小鱼就会跑光,但实际上也得看这个大鱼有多大、是不是真的想赶走小鱼,因为我看过很多水下的监测视频,发现并不是所有小鱼看见大鱼都会跑。实际作钓也是一样,有时候小杂鱼钓着钓着突然就上大鲤鱼、大草鱼了,没有杂鱼停口的征兆。甚至有的时候我还发现,“大鱼”抢不过小杂鱼的,比如我钓拉饵半天不上鱼,全是麦穗、餐条闹窝,但换上麦子、颗粒,就能钓到鲫鱼了,这就是咱们说的第三种情况“轮不到吃饵”,鲫鱼吃饵比较温柔,要是积极性不高、群体不大,可能刚到饵料边上就被杂鱼叼走了;鲤鱼吃饵比较谨慎,通常要进行试探,因此也容易被杂鱼捷足先登。
具体做法
遇到小杂鱼闹窝,尤其使用商品饵的时候,我觉得很有必要试试窝边,可以在拉完饵料用手团一下,降低雾化性,在一个位置钓几个鱼后把杂鱼招来了再继续换地方。或者你也可以在窝边快速抽几团大饵,然后回到窝中心钓,让小杂鱼去抢食雾化的碎屑,给目标鱼吃饵的机会。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的作钓经历,我们钓的水库里面食物匮乏,同时鲫鱼的数量又多,为什么聚不起来,要靠钓窝边才能中鱼呢?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首先应该和天气有关,当天太阳很好、温度也高,这种山体型水库水底比较冷,当水面温度高鱼可能稍微有些起浮(比较慵懒,没有大量聚群觅食),这个从我多次锚鱼的情况可以验证。
其次是,窝料打下去以后招来了不少杂鱼(当然杂鱼的数量不是多到浮漂跳舞的地步),而且还是小翘嘴,大家都知道翘嘴是中上层鱼,那么饵料入水后很容易被他们截走,等到水底后钩子上就没有太多的残留了。另一方面由于水浅,部分翘嘴在半水截不到饵后,还会跟下来,在水底进行二次抢食,这样一来鲫鱼便没有机会吃了。
能蹭一下2号窝?
家伙够好就可以
收获真不错的。
18厘米钓这种鱼够长吗?只有30分钟的耐心,能钓起来吗?
还是煎小白条比较适合你
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