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于此,实际上和品牌征文无关,但是我觉得如果真有龙王的话,它大抵上是应该要恨我的小舅伯的,纯字面意思,因为,我的小舅伯是一个真正的渔人。从少不更事至今天早上,整七十载的岁月中,近六十年没有离开过水和鱼,今日龙王召见,终逝于水中。
年岁渐长后,尤为怕接到深夜的电话,但今晚8点半时间尚早,消息也着实出乎意料,接到我姐的通知,说小舅伯早上四五点钟出门打渔,一天未返,至今下落不明,他年纪大了,这一辈子未离水边落下了风湿的病根,这几天又是汛期涨水,怕是出了意外。我沉默良久,心里空空荡荡的,既希望他只是受了伤在哪里一时没法走动,又知道恐怕不太现实,那么个小镇,那条河即便涨水,巴掌大的地方,以他的一身水性,若是没出事早有乡邻告知了。
自从离开家乡后,安家落户在大城市,回家的机会就极少了,每逢年节也是来去匆匆,已有多年未曾陪伴过长辈们。母亲那边七兄妹,小舅伯行三,记忆中的印象定格在一个憨厚黑实的汉子。张家在当地是大姓,外公家解放前是地主,后来家财散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时的日子如何艰难我是不知道的,长辈也基本上不会跟我们谈这些,但是包括我妈在内七兄妹里四个大的没有读过书,以我外婆一生强硬的性格,到老了仍有遗憾,当年处境可想而知。
拖市是天门市下面一个犄角旮旯的小镇,镇旁一条河流经几十里地过天门直至汇入汉水,我们习惯称为老河,其实河也不算多大,既是内陆地区,又不是大江大河,说是渔民怕是很多人会笑话,但是我认为如果靠着打渔谋生,抚养家庭,以之做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手段,是可以称为渔民的。小舅伯热爱着水,热爱着鱼,我没见过他钓鱼,钓技估计也一般般,钓鱼人大抵都是娱乐性的,他的热爱跟我们不一样,他是渔人。起初的时候,应该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父母要养七个孩子想来是很难的,听我妈说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喜欢捉鱼摸虾,后来家里越发困难,那个时候十几岁的孩子被迫增长了打渔的技能,到后来成人后又成为农闲之余谋生的手段,尽管收入微薄,多少也能贴补家用,以此拉扯大三个孩子,建了房子。从我记事开始,但凡去外婆那边,总喜欢去小舅伯家里,那个娱乐缺乏的年代,他那里有网有木划子,能带我出去撒网打渔,显然要好玩的多。至于后来经济逐渐活跃,生活条件日渐好转,小舅伯又是开早点铺,又是开餐馆,收入显然比打渔要多的多,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或是早上或是下午,扛着木划子带上网,总是要去河里下几网的,大网眼的沉网,水面系的粘网,或是撒网,哪怕资源日益萎缩,收获越来越少,他是真的喜欢。后来又在自家院子里挖了大水池用来养鱼,怕是到现在卖鱼钱都不够建水池的。
年纪大了后,儿女也都安定下来了,常年的水上生活让他落下了风湿病根,身体眼见是越发差了,家里也劝过不要再去打渔了,因为现在几乎没有打渔人了,总是一个人出门怕出危险,但是他不听,一生没有离开过水和鱼,到老了越发丢不下这点念想。最近汛期,虽有风雨交加,但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也许是风急浪大,也许是病痛发作,反正他这一生抓鱼无数,惹了龙王怨恨,到今日一并都两清了。或许这种离去方式于他来说并不难接受,但于世俗来说终归是未能善终,唯愿他精魂化为一掬水,戏于鱼身边,一生热爱永相伴。
感触良多,胡言乱语,聊为纪念。近日天气无常,望各位钓友出行多保重。
文笔功力深厚!节哀……
情真意切,跃然纸上
悼文实在不好评论,默默点赞离开。楼主节哀。
还没找到而已不能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