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一次出现在大家的眼眸中,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然并卵,其实记得我的人并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自己要把自己装的像是有身份
证的人
钓鱼人强健体魄的背影先来一张,起码这场子还是要镇住的。
今年真的是不容易,全国人民都不容易。
我也一样,开工就忙着上班赚钱,补齐疫情那几个月的空缺。上两道我自己做的菜。我什么职业就不用说了,应该都懂,哈哈
也有快两个月工作干下来了,这补血也补得差不多了,我又要出来浪了。
像我这样的钓鱼人,钓鱼这件事已经渗透进骨髓了,就像生活中吃喝拉撒一样重要,有鱼钓固然是心情愉悦,精神倍儿爽。钓个半天一天吃个空军,虽然嘴上喊着mmp,qnmgb,下次照样背着一身装备去老地方坐下,然而再吃飞机的话,下次我还去同个位置钓鱼。所以有幸在野外钓鱼碰见我的人,你如果经常去钓鱼,你就会发现我老是在同一个地方出现。
现在正式开启了夏天的模式,杭城这段时间也是梅雨季到了,未来一小段日子不是阴就是雨。
夏季雷雨天高温天频繁,还望广大钓友出钓三思而后行,保证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才是钓鱼的首要任务。
进入今日正文:
就这个初夏而言,最好钓的是什么鱼,或者说出钓收货相对要容易一点的,那绝对是钓浮。
初夏明显几个特点
第一个,空气湿度大,然后人身上的感觉老是黏哒哒的。
第二个,就是气压低,气压低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钓鱼人钓底层鱼,口会很差。
第三个,雨水较多,影响的有水位高低,还有走水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我个人的建议这段时间就是钓浮比较好,并不是说钓底就一定没鱼。而是钓浮比钓底更具有收货的可能性。
下面我想说说一些个人的观点,我们钓鱼人的初心是什么?肯定是为了工作闲暇之后放松身心,出去浪出去玩对吧,我觉得没毛病,哈哈!
很少一部人说我出去钓鱼,就是为了把鱼钓回家吃了。即使吃,这么久鱼钓下来也早就吃腻了,像我这种不光会钓鱼,还会用各种手段加工成各种口味的人也早就吃腻了鱼。
我说这个东西的意义就是,我们钓鱼的时候不能太固执。有些人说我喜欢鲫鱼,一年四季出去就是钓鲫鱼,有的人说我就喜欢钓黄尾,然后就一年四季出去就是钓黄尾。不是说不可以这样钓,而是十次出钓有六七次空的,还有一两次少的,钓好的时候可能也就一次到两次,这样真的能使你感觉到快乐吗?对我而言是不满足的,因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空等。
我们钓鱼不光因地制宜,还要因时间制宜。灵活变动才能让每次出钓变得更有意义。乱花丛中入两条黄尾充一下数,抱歉抱歉哈哈哈
气压低对底层鱼的影响是较大的,对中上层鱼影响较小。那么在水库作钓,首先想到的大体型浮水鱼,肯定是草鱼和鲢鳙,其次翘嘴,红尾扁鱼这些,再其次就是餐条啊,棍子鱼,娃娃片啊这些鱼。
虽然我知道在野外很多地方是没有鲢鳙的,还有部分地方是禁止钓鲢鳙的,但是我还是想和大家聊聊关于怎么钓鲢鳙。
比方说我这段时间钓的青山湖就是这样,鲢鳙是禁钓鱼种,一般我们意外的钓到也都是会放生的。
鲢鳙钓过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水中的程咬金,出了名的三板斧,要是头三下发力没跑成,那基本上也就跑不了。爆发力强而后劲不足的一种鱼。
首先,我们要了解他的习性,群居、虑食性鱼种,吃一些浮生藻类和一些有机杂碎等,用我们饵料来说他就是吃雾化,不像其他鱼会把整颗饵料吃进嘴里。
竿子方面,主要选用5.4,其次6.3,长竿对于控制鲢鳙来说会更游刃有余一些,再长的竿子就太累了。调性当然是硬调为主,28或者19调,硬竿的好处:
第一点,鲢鳙饵团较大,软竿竿稍软抛竿会有个弹射的动作容易脱饵和落点不准,而硬竿比较挺直,用齐竿线只需要往前荡出去就行了,这落点准确而且饵料也不容易散开,也减轻了手竿打频率的劳累。
第二点,前面也说到鲢鳙三板斧,中勾前几下爆发出来的冲击力大的惊人,配合硬竿可以更好的把鱼顶到上层水域来遛鱼。软竿的话,冲起来或者往深水扎下去,杆子顶不起来,顶不起来意味着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大大缩小,而且任由他东蹿西蹿的也容易炸窝。
所以个人作钓一些习惯是用硬竿,仅供参考。
线组方面,为了配合硬竿,当然要加大线径,因为竿硬了不护线,太细的线容易秒切。一般我采用4+3的尼龙线配置,少数时候也会用6号尼龙线+1.5大力马子线。其实呢大多数水域的话4+3这配置非常通用,十来斤的遛一遛也是能上来的,像6+大力马这种风险太大,真来条大物容易爆竿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大力马子线也有他的好处,就是在水中柔软性更好,摆幅更自然,而且鲢鳙吸食的时候也容易进嘴。但是我偏好用尼龙线,尼龙线粗了肯定硬那么为了他更好入口,一般我自己做的都是七十厘米对折,加长他的子线,钩距控制在十到十五厘米之间。有的人甚至把子线用的更长,我的子线盒也就能装下四十五长度的,所以也不会做更长的了,为了增长子线增加摆幅也不是没办法,就是铅皮座这两个太空豆往漂方向撸上去锁死,可以撸十公分二十公分都行。钩子就不多介绍了,这种大嘴鱼伊势尼八号起步,九号十号十一号也都不要紧。
饵料这方面,我就用的超级简单了,开一次饵料,就这一包一味鲢鳙再加半瓶草莓诱食剂。然后它水比写着是1:1的开饵,但是我具体用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开饵凭饵料捏在手上的感觉来判断水够不够,个人感觉是肯定没有一比一这么大比例的,建议1:0.6,0.7这样的比例,就是加水全部打匀水之后,捏在手上不能感觉到饵料有水的感觉,是干散那种,然后用的时候取一点捏在上钩,然后用三指团一下紧实就可以抛竿使用了。总得来说效果还可以价格也便宜,比我以前那四五种掺起来成本剩的多多了。
鲢鳙饵料好不好用,鉴别起来也很简单。最重要的一环是雾化状态好不好,其次是味型。就打比方我们开好一款鲢鳙饵,当然饵料别开的太离谱了。空钩调漂调到葫芦,上钩挂饵钓到二三目。
捏饵下水之后正常情况是缓缓下压浮漂到二三目不动了,然后随着是时间浮漂缓缓的上升,直至浮漂露出葫芦,那么这颗饵就全部雾化结束了。如果抛竿入水浮漂下不去或者只下了一半目数,有可能就是饵料太过于干散附钩太差,一下炸开了。还有就是到位二三目之后,他是好几目好几目往上升漂,那这饵料雾化也不好,他是一块一块的脱落而不是层层雾化脱落。再还有就是到位两三目浮漂老半天才上来,那就是几乎没什么雾化了,不是饵料不好用就是水加过头了。
关于鲢鳙的选位,也蛮简单的,回水湾的湾口处,大水面的桦尖处,但一定要找上风口钓,上风口可以让饵料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诱更多的鱼。还有水底最好是选断崖式深下去的地形,就是说前面两三米可能是一米深度,再出去一米就三四米深度了,这叫断崖式地形。不要那种缓坡,水深差距不大地方,那种缓坡适合钓黄尾。一般大水库水深三四米深起码要的,钓则钓个一米,一米多点就行了。没口可以适当往下找一点深度下去找找鱼层。
出钓选择天气,鲢鳙喜热,选晴天出钓,在九点到晚上五六点都可以钓鲢鳙,晚上也可以钓鲢鳙,但是相对来说白天会比晚上好钓一点,不光是看漂看的更清楚,而是鲢鳙饵料持续打频率,水下会产生一个立体雾化带,视觉效果上会更招鲢鳙。当然雾化好了也招杂鱼,而晚上杂鱼口会少很多。然后白天热晚上冷爽一点。总得来说各有利弊吧,如何出钓看个人喜好。
就抓口来说鳙鱼(胖头鱼)要比白鲢的口好抓,胖头鱼他口确实是大,一下吸食往往浮漂上动作也大,很容易出现顿口或者三四目的黑漂,白鲢就没这么好抓了,上上下下的搞半天,起个杆子还容易矛到他,真是尴尬。当然了我也不是很建议刻意去把下钩搞成三本钩去矛鲢鳙,因为矛脱了,这三本钩威力可不小啊,这鱼要是跑掉了,能不能活下去还是个问题,我们用正确的调钓,正确的抓口,把鱼给钓起来,钓不起来就接着研究,这是多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还有好多抛竿串钩在矛鲢鳙的,还有那啥手上一个轮子弹弓在哪里射鲢鳙的,在还有下粘网的,真是一系列看不懂的操作。和他们这些操作的人,我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关于控鱼,怎么遛鲢鳙,尽量把鱼控制在水上层遛,别直接弄出水皮上来,然后就是这样子遛,那样子遛,这样子遛,这就是失传已久的八字遛鱼大法,感觉差不多了,就顶一下鱼出水,只要出过水一到两次,鲢鳙的身体就瞬间被掏空。鱼儿也自然进护来
至于红烧还是剁椒这比钓鱼更有意思了,关键还TM费啤酒
如有不足之处或者更好意见,欢迎广大钓友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我是像风吹了吹八万里
我为自己代言
二〇二〇年五月三十日 记
牛逼
厨技不错啊
不会钓鱼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厨子
不会钓鱼的作家不是一个好厨子+1
牛牛
不错
楼主露一手黄尾的做法。
很厉害哦
不会钓鱼的厨子不是一个好作家!
路过
牛逼啊
一看是同行,幸会幸会
在青山湖你是钓了琏鳙就跑?
真牛X
很好
看看
哎呦,不错哦!这经验足足的了!
水库中明明花鲢居多 但是锚住和正口上来的一般是白鲢怎么解决?
花鲢,和白鲢,很不一样,花鲢的泳层,更浅,白鲢一般不容易到水面上,这个情况,你要用抽杆频率加快,雾化效果更好比重更轻的饵,做一个水表面的窝,在考虑水能角度问题,钓最浅的水层,如果没口,就往下找两杆,再没口就,再抽窝子,花鲢进窝,一般都会冒,大泡,嘴里吃饵的泡很大,一般一个,鳃里出来的泡几十个小泡,出水就破,白鲢鳃里出的泡很细出水不破。看到花鲢下边泡大泡,一边游,一边吐,就用粘一点的饵找口,钩距不要太大,大了就容易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