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钓深水是大多数钓友的共识,但是夏季不一定总要钓深水。水中鱼不会总在深水区域避暑,一有机会就会到浅水区域觅食的。我们如果一味的垂钓深水,那就会拜拜浪费很多中鱼的机会,渔获就很不理想。我们要根据垂钓时的温度,气压等条件而采取积极的应对办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风小钓浅水,夏季风绝对是个很好的垂钓便利条件,风可以降低温度,吹散暑气。风还可以带来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鱼儿的活性就会大大增加,风吹岸边植物会将食物吹到岸边的水里,这时鱼儿此时定会趋浅靠边,吸氧觅食。当风力达到4级时因为风力较大时深水也并不缺氧,鱼儿也必受风力的影响而向深水逃匿。这就要长竿钓深水了。
二,夏季温度高,活水的水温相对会比较低,活水的溶氧量也是比较高的。水库的进出水口,池塘的进水口,河流等等流动水域,即使是在夏季钓浅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死水也就是不流动的水域,就要钓深水了,因为不流动的水域,深处是比较凉爽的,鱼儿在炎热的夏季是喜欢在凉爽的区域栖息的。
三,夏季的阴天,往往都会气压较低,水中也会不同程度地的缺氧,再加上阴天无阳光照射,阴天钓鱼时就无需钓的太深。如果下雨,雨水会带走高温,也会带来氧气,还会带来食物。这些因素都使得浅水区域更适合鱼儿的活动和觅食。(浅水降温快,氧气更充足。)还有就是常年不见阳光的区域,(比如桥洞下)也是要钓浅水,因为这些地方温度还是比较适合鱼类活动觅食的,鱼儿没有必要躲到深水区域。反之在夏季晴朗的天气里,就要垂钓深水了,就是因为深水温度相对比较低,鱼类会躲到深水避暑。
四,夏季天气闷热是比较显著地特点,闷热时,气压低,温差也是很低的。水体的上下对流也缓慢,于是氧气有浅入深的传递就受到阻滞,这样越是水体越深含氧量就越少。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浮头。浮头就是鱼儿上升到较浅的水层去吸纳氧气,鱼儿的这一行为很容易使钓鱼人从中得到启示----
既然天闷缺氧时鱼儿能改变水层上浮,那么此时它们也就可能由深水游向浅水,有远水游向近岸。所以,夏季天闷钓鱼时,最好不要像平时那样到深水去钓鱼,而要将钓竿伸向那些和空气距离近、含氧较丰富的较浅水域。反之在夏季气压高的时候,浅水有鱼升温过快,使得浅水区域的温度过高,鱼类就会躲避到深水区域来躲避高温。
五,早晚和夜间温度相对比较低,相应的水温也会降低,浅水区域降温快,幅度也会比较大,还有就是环境的安静。这些因素都会驱使鱼类向岸边的浅水移动。反之就要钓深水了。另外,夏季是很适合夜钓的,除了蚊虫比白天多一些,没有其它的缺点。
祝大家大鲫大鲤,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导批评。
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