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奔向目标的路途上,会有很多的精彩。高山,流水,鲜花……这么些美好的或者丑陋的,能形成视觉/感觉冲击的,能够留下些许的印记,在记忆里。反倒是那些个日常伴随着的,因为常见,往往容易被忽视。就如同路边的野草,天天都要路过,但却从为它未驻足停留过。
就像我们经常钓鱼,白条之类的,虽然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架不住这家伙生命力顽强呀。满世界都是。即便是这样,真正留意这家伙的人,还是很少。
现在,又有一种鱼,爱的是真爱,恨的也是咬牙切齿,在垂钓圈的日常话题中,占用极重的分量-罗非鱼。
这原产自非洲的家伙,以其多肉少刺,肉质白嫩,被国际粮农组织,美国FDA推荐,号称未来动物性蛋白质。从被以经济鱼类引入中国以后,冠以非洲鲫鱼的名字,备受国人的冷落。直到现在,改名罗非,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也是远远比不上在欧美的流行程度。
特别是在主产区,广东珠三角地区。后来,人们在各种沟沟坎坎,废塘,甚至下水道都发现有这家伙的身影之后。恶名更盛了。都被冠以垃圾鱼的恶称。
其实,主要是这家伙,繁殖力强,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加上不挑食,逐渐就占据了珠三角大大小小的河道鱼塘,甚至有快速扩散的趋势。要不是来自非洲的朋友不耐寒,说不定也就像亚洲鲤鱼侵蚀美国一样,遍布全国了。
对于钓鱼人来说,鱼多当然是好消息了。可惜,这家伙,繁殖太快了,基本上几个月大,就可以了。导致了只吃饵,不长肉。野外水域,大把的小罗非成群结队的,而且,吃饵还猛。很快,它的闹窝的恶名,也超过了白条,高居榜首。
真是让人烦不胜烦呀。
不过,其实,清水罗非或者咸淡水罗非,肉质确实很不错,有淡水鱼的细嫩,又有海水鱼的少刺。确实也算是一道美味了。关键是生长的环境要好。
除此之外呀,在垂钓过程中,发现罗非还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特别是形态和毛色。
常规在黑坑钓的养殖罗非,一般是这样的。
主要特点,黑,短,身体胖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毛色暗淡。而且,上钩之后,就是一股劲,只要快速拉出水,基本上就没什么挣扎了,要是二次入水,那就要花点时间溜鱼了。
野钓的个头略大的罗非。
毛色黑亮,体态健壮,冲劲组,体态也相对修长一些。与养殖罗非比,已经有了一些不同。
区别比较大的,还是各种小罗非。
颜色黄亮系
黄中泛白,泛黑,轻微红色腹部。
亮白系列
暗黑系
暗黑杂色系
红头红腹系
嫩白透粉系
奇葩系
据钓友说,这家伙也是罗非。
下颚圆弧系
这么一区分,这家伙还真是用形形色色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呀。
其中,红头红腹系,据钓友说,红头是因为在浅水区生活,手太阳照射导致的。黑腹则是鱼发情的征兆。
那个嫩白透粉系,是在深水区钓获的,应该算是咸淡水罗非吧。
其他就不太清楚导致这些形态差异的原因了。
有研究的钓友,可以分享一下,导致罗非有这么多种毛色和形态的原因。
感谢!感谢!感谢!
进入五月,雨水增多,雷电天气频发。外出钓鱼,注意防雨,注意安全!
最后,祝大家钓的明白,钓的开心!
青身白肚,红鳍红尾,长身,扁平的才是正中非洲鲫。
精彩
不错的
珠海你最成功
不敢,不敢,大家都很成功
罗非鱼钓上来到底应不应该消灭入侵物种
只要我钓到罗非我就砸的它稀巴烂!
罗非鱼是统称,有很多品种的
讲讲怎么钓大罗飞
好文
这个是太阳鱼吧,脸颊有黑点
不太清楚呀
小罗非上钩了基本上都捏断颈骨丢到几米以外的岸边喂蛇喂水鸟
还有珍珠非呢
呵呵,一级饮用水源水库钓到的野非那个肉质鲜嫩无与伦比……
钓罗非易,避小非难
抓罗飞记得带手套或者用毛巾,我就是天天晚上去刷罗飞,被罗飞把手上扎的到处都是伤
整个广东,属你最成功
大家都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