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很多人对狂热钓鱼的人有所不解,认为:耽误正事而钓鱼,甚至是以牺牲个人的身体健康连夜钓鱼这值得吗?毫无疑问,钓鱼是一门学问,从小到鱼钩、铅座、铅皮、太空豆、八字环、漂座、鱼漂、子线、主线到每节鱼竿,对所有钓具的认知再大到对所处水域的鱼情水情的分析把握,对钓位的正确选择,对所有饵料作用的了解以及所有钓法的熟知同样是博大精深,需要用目前国内钓鱼大师总结的相关理论结合亲自作钓的实践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这其中有过太多的考究。因此很多人对钓鱼往往存在很多误区,认为只要能钓上大鱼的鱼竿是好鱼竿,能让大鱼咬钩的鱼饵是好鱼饵,能钓到更多的鱼更大的鱼才算厉害。其实,如何绑鱼钩鱼线,如何选钓位选鱼竿,如何把鱼竿抛出去,如何找水深,如何做窝打窝等等哪一项都需要探索钻研,而钓鱼最大的乐趣往往就在于首先分析一个陌生水域的鱼情水情,选择好的钓位,然后做出相应的对饵料调整,对钓具的正确选择从而钓上鱼的这一过程,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能钓上什么鱼,也在于你与大鱼博弈,鱼线吱吱作响的瞬间…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是我们钓鱼人的心之所向。不论是懵懂无知的儿童,还是都市上班的年轻人,亦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全中国几千万的钓鱼人都在钓鱼的道路上追求属于他们的乐趣。我认为,人总是需要追求一份热爱来支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热爱钓鱼,愿意在钓鱼之路上努力提高自己,成长自己。著名钓鱼人崔炳亮举办了一档钓鱼纪实节目《钩尖江湖》,深受广大钓友喜爱,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钓鱼,而另一半的时间则在钓鱼的路上,他图的是什么;同样,著名钓鱼大师化绍新62岁的年龄曾经在央视科教频道上钓鱼,一钓就是好几夜,一动不动,甚至连吃饭也在钓位上,他又图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以这是他们的职业,这是他们应该做的这样的理由来反驳我,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钓鱼并不是因为想出名,想挣钱,想谋求生计,而是真正源于对钓鱼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化老几岁开始钓鱼,现在钓到70多岁,钓了大半辈子仍觉得不够,他说只要能走动,能下水就一定还钓鱼,这辈子就认定钓鱼了。还有很多很多“我”与钓鱼的故事,而这种不把钓鱼当职业,把钓鱼当热爱,用生命在钓鱼的做法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钓鱼界有句名言说的是“不要因为正事而耽误钓鱼”这也不无道理,反映出钓鱼人对钓鱼执着的狂热。不懂钓鱼不爱钓鱼的人其实对钓鱼的认识是停留在刻板印象中的,他不能够体会到钓鱼这件事在狂热钓鱼的人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有多少人热爱钓鱼,也不清楚如今钓鱼不仅仅是手拿一根鱼竿下河这么简单的事。从钓鱼的种类可分为传统休闲钓和竞技钓,而从钓鱼的方式可分为野钓、筏钓、海钓、矶钓、库钓、黑坑钓等等。不同的钓法继而衍生出不同用竿、用饵、用线和钓技的需求,学无止境,而我也在慢慢探索中。
前段时间偶然在一个钓鱼平台上看到主题叫“从入门者到大师钓鱼人要跨过的阶段”的一篇文章,分析得很有道理和实际,我深有体会。其中写到钓鱼人从入门到大师级别的水平需要过四个关卡,分别是钓具关,饵料关,钓法关和境界关。要想成为大师,其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回顾自己的钓鱼经历,从钓具关到饵料关,不正是如此吗?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开始,那时候钓鱼仅仅是一放学或者放假就迫不及待拿着许多根鱼竿就往河里跑,不管钓什么鱼用什么鱼竿和线,也不知道鱼竿的好坏,认为只要多用几根鱼竿就能多钓点鱼,只要能钓到鱼就满足了,钓更多就更兴奋。正所谓:会钓鱼的一根竿,不会钓的摆地摊说的就是当时的我。而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的从网上看到各种钓鱼大赛的视频,钓鱼节目,同时也有钓鱼大师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对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商品饵和蚯蚓饵有了一些认知,在实践中也能基本把握。现在也仅仅是停留在饵料关。
每个钓鱼人一定对钓上大鱼心怀向往,我也一样。而钓大鱼真的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往往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的等待和精力才能钓到大鱼。有时连续蹲守几天都没有大鱼咬一口钩,这太正常不过了。就拿我上次的作钓情况来说,一连守了三天,最后一天中午终于守到大鱼咬一口钩,然而提竿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子线断与大鱼失之交臂,剩下的只有后悔惋惜。
最后,引用一段《游钓中国》节目的开场词:仁者乐山,渔者乐水。每一个钓鱼人的心中都藏着一片江湖,也许是丛林深处的小溪大江,亦或是远离喧嚣的一亩方塘;也许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湖库,亦或是碧波浩渺的大海茫茫!不论严寒酷暑,身在何方,有水的地方就是我们心之所向。”我想我此生对钓鱼中毒太深,已无药可解。
厉害了!在凡化河钓的吗?
位置位置
白水河大桥下面的水库
洒把
什么时候一起,我也经常在那里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