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弟一点心的,说的不对的请大师们多多指教!
按理说,最适合钓鲢鳙的季节,应该是伏天,毕竟鲢鱼喜欢高温,气温越高,活跃性越足,鱼口自然越好,可是春末夏初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气温上升的非常快,这会给鲢鳙一个错觉,就是高温天提前来了,从冬末开始,一直就受低温影响,活性不足不说,就连吃的也没多少,而春末夏初,水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水生昆虫的比例明显提高;加之气温带着水温回升,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都会让鲢鳙在春末夏初,食口大开,尤其有两个优势,是伏天里钓鲢鳙所不能媲美的:
1、春末夏初你温度比较适宜,不至于像伏天一样,热的要死;
2、春末夏初,较浅的水深水温更高,我们用手竿就能轻松的抽鲢鳙;
要说这两个优势,在平常看来到也显不出来,但是和三伏天的垂钓环境,钓深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了,那么我们要想在春末夏初钓到,钓好鲢鳙,其实只要做到这几点,连杆,爆护,都不算难。
一、饵料准备,以腥臭为主
鲢鳙是滤食鱼,因为这一点,所以我们在准备鲢鳙饵料时,主要就是以雾化,融散的糟食为主,在夏季,因为钓花鲢和白鲢的口癖有别,所以我们可以准备两种饵料,就是甜酸和腐臭的饵料,。但是在春末夏初,这一点就不用这么繁复了,只需要准备足够腥臭,雾化够好,就可以了,当然,饵料的比重一定要轻。
因为鲢鳙是中上层滤食鱼,如果饵料雾化后,比重大了都沉底,这是不方便鲢鳙觅食的,而味型就是以腥臭为主就可以了,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小配方:(将生鸡蛋放在碗里打碎搅匀,倒进塑料袋里,大约3-4个鸡蛋就可以了,放在太阳底下暴晒2-3天,做钓的时候鸡蛋液已经腐败变臭将其拌入饵料中)这个味型就足够了。
二、手竿做钓
在使用手竿抽鲢鳙的时候,我们基本就一个钓法,就是打浮,也就是钩饵离底。
三、子线的搭配和钩距
因为钓鲢鳙主要以钓浮为主,加上鲢鳙喜食颗粒直径小,比重比较轻,所以长子线,钩饵垂直落下的行程就比较长,摆动的幅度就比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雾化区域更好,这是其一,其二子线越长,相对来说就软一些,更方便鲢鳙吸食。
四、钩距一定要放大
一般情况我们钓大鱼,打浮的时候都会将钩距,至少放到3-4厘米左右,当然钓大鱼,是为了增加,诱鱼给口的几率,而打浮,却是为了,扩大钩饵落下的摆幅度,钓鲢鳙的时候,钩距至少放到,5-8厘米左右,因为我们是上钩挂饵,下钩留空,所以至少要保证留出鱼唇到鱼头之间的距离。
五、细条钩比粗条钩效果更好
细钩条是为了方便鲢鳙吸食,也更容易入口,鲢鳙本身不是耐力特别好的鱼种,中钩钩,挣扎几下也就认命了,所以就算细条钩,挣脱间导致鱼钩断裂,拉直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反而细条钩,比重轻更容易入口,所以明显比粗条钩要好很多。
六、浮漂吃铅一定要大
经常有钓友说,钓鲢鳙打浮,不好调漂,为什么呢?因为铅皮带饵料,效果不好,用粘粉或者拉丝粉控制黏软的层度。雾化效果就不好控制了,。饵料稍微大一点,就会将浮漂拉入水底,铅皮剪完了,就很难保证钩饵离底,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浮漂的吃铅不够大,总拿着钓鲫鱼鲤鱼的漂来打浮钓鲢鳙,那自然就很困难了。
比如我们直接用吃铅6-8克,甚至8-12克的浮漂来打浮调钓,上述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因为浮漂吃铅大了,我们不管采用上钩带饵调漂,还是先空钩调半水,在挂饵后剪铅皮,都能做到钩饵离底打浮
如果做不到,要么就是饵料太小,要么就是饵料的附钩性没有做好,要么就是浮漂的吃铅太小,基本上不会有其他的问题,而多数都是因为浮漂吃铅不够,所以才会不好调漂,上述问题很简单,只需要找一只吃铅6-8克以上的浮漂,根据钓深,水浅一些,浮漂短一些即可,水深一些,浮漂长一些即可。
最后总结:因为鲢鳙是群栖鱼,所以只要窝聊抽开了,气温,水温合适,聚鱼速度会很快,只要细节上做到以上几点,就会发现上鱼不难,只要水面积够大,爆护也不是问题。
福建比较热水库确实可以钓鲢鳙了
不怕晒的可以去钓
这个鱼钓一段时间就基本没鱼了我跟别人说了点,别人天天去,鱼都搞光了,我自己瘾都没过到
鲢鳙本来就是季节性比较强的鱼类,人多了一段时间就搞光了
这个脚是钓鱼人的脚,大神真耐造
哈哈,如果你钓这么大的鱼,差点跑让你光脚抓,你抓不抓
这个鱼走错路都能钓,想不想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