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avidi)为鲤科鲴属的鱼类,俗名黄尾、黄片、黄鱼、黄姑子。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中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体长稍扁,头小、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一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在自然界中,黄尾鲴1龄鱼可达100-200克,性成熟期为2龄,繁殖季节在4-6月份,亲鱼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
因其垂钓难度大,冲劲十足,成为了不少钓鱼人的挑战目标之一
今年疫情在家憋坏了,哪里都不能去,从2月份就在计划这出钓太平湖,期间不断的在打听鱼情情况,一直等到3月中旬疫情稳定下来,决定开启太平湖黄尾游钓之行
时间:3月17日
人员:张大师,刘大师,朱大师,土豪张,还有一个杭州的朋友,+本人
饵料:老坛玉米做窝主攻鲤鱼,菜籽饼+红虫颗粒+面粉做窝,4.6号做饵,主攻黄尾
最近太平湖水位一直较高,张大师17号早上宣城出发,提前去踩点,我和刘大师下午下班苏州直接杀过去,其他的几位大师19号过来。
下面先欣赏几张太平湖美景
清晨平静的湖面,本来张大师选择的钓位在这里,但是后面地势陡峭,不利于多人运动
这次去天气温度低,黄尾正口很少,窝里都是鱼,不开口,到第三天鲤鱼发窝,狂拉,突然变天,电闪雷鸣,山体水库,涨水很快的,冒着暴雨收拾了装备,这次游钓整体还可以,走了的第二天黄尾狂口,听当地朋友说有人在我的位置一天钓了40多斤,不过这场雨下了后,水位涨了一米多深。稍带遗憾回来
回到苏州几天后,又在计划这下次太平湖之行,钓鱼人就是贱,钓不到鱼不甘心,钓到了还想钓,期间不停的打听太平湖鱼情,忽悠身边的钓友,终于在15号左右,看到看到太平湖鱼情好转,扁鱼,黄尾狂口,再也按耐不住,忽悠上几个钓友,自己前前后后买了50斤干玉米煮好,于24号再次踏上太平湖之行,为期一周,想到这次温度起来了,扁鱼,黄尾肯定狂口,带了两个三百斤护,两箱老坛玉米,一袋新鲜玉米,
至于鱼情么,可以用惨淡形容,狂风,高温,从太平湖最下游换到最上游,6天钓了4条,窝料干下去两百多斤,空军回家。
流水账写完,文采水平差,好多伤心无奈的过程就不一一叙述了。
认输那就不是钓鱼人,下个月继续奋战太平湖
质量贴,怒顶一目
奥大师:土豪刘看到会生气的
哈哈
我们5个人五一假期3天不到10条鱼
厉害了,看环境不错。船家电话有吗?可否贴一下,有空去看看。多谢啦!
还不错
鱼儿不重要了,风景实在是太美了
那边接待的多的很
钓不到鱼,只能说去看风景,安慰一下自己
家伙齐全
同苏州
过段时间再去
空逼没有办法的
空到底
51假期太平湖基本是空军 我525354三天一共钓十几个黄尾 两个鳊鱼。5。20那次去两天有口5小时钓了6—70斤。就只有下午快黑的时候。黄尾来了用疯狂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