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面临的水情、鱼情各不相同,自然垂钓难度有高、有低。也正因如此,有的季节被认为是垂钓的理想季节,钓鱼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季节鱼活性低、摄食不积极,钓鱼人也偃旗息鼓、早早封竿。回到钓友的问题“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最好钓鱼”为更全面、更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1、中晚春垂钓,常有不错的鱼情
2、中晚秋垂钓,遇到好鱼情几率更大些
3、几个容易忽略的时间点,也常有好鱼情
春季通常被看作是垂钓的黄金季节,但更多指的是晚春,而非早春。早春素有“倒春寒”的说法,意味着气温、水温并不高,像笔者所在的山东等地,早春绝大部分时间处于0-10℃,这个水体温度对于淡水鱼而言,活性、摄食欲望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疑加大了垂钓难度。仲春、晚春特别是惊蛰之后,气温、水温稳步提升,也不宜波动,鱼的活性得到恢复。蛰伏了一整冬的鲫鱼、鲤鱼、鳊鱼等,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此时饥肠辘辘,摄食旺盛。所以仲晚春垂钓,经常能遇到较好的鱼情。有记录的大体型鱼,也多数在这个时间段斩获,像笔者这些野钓爱好者,也能收获半斤左右的大板鲫。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水体温度适宜,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等相对丰富的食物,淡水鱼在中晚春进入繁殖甩籽期。南方水温回升快,鱼的甩籽期多集中在3-4月:北方水温提升慢,4-5月是鱼的甩籽高峰期。一般而言整个甩籽期维持20天左右的时间,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还需要其他器官的配合,有强烈的不适感,因此不怎么摄食,这个时间段鱼情相对较差。不过,作为一名纯粹的钓鱼人,建议还是尽量放生这些即将甩籽的鱼,放生是为了更好的垂钓。
中晚秋也常有较好的鱼情。有“秋老虎”之称的初秋过后,水温逐渐下降,整体水温适宜,恰好处于酷夏与冷冬之间,鱼的活性、觅食兴趣大大提高。另外鱼长期活跃在自然水域,会受到习性特征惯性的影响,尤其是深秋季节,为冬季储存能量的需要,也会强化它的摄食欲望。所以中晚秋垂钓也常有较好的鱼情。笔者曾多次深秋季节,在聊城徒骇河扬竿,相比其他季节难遇到到的3/4两大鲫鱼,这时钩饵入水,浮漂稍微动作一下,提竿上大鲫鱼几率大了很多。小杂鱼闹窝的现象,也弱了许多。
中晚秋垂钓,鱼食性变化需要留意。中晚秋时段,水草丰富的水域,一些埋没水底淤泥里植物茎叶、藻类、瓜果,逐渐腐烂、发酵,会向水体乙醇气体,周围水域弥漫着淡淡的醇香,这时可选用一些酒味的商品饵料或发酵饵,比如发酵的玉米、小麦、螺鲤3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前文介绍了容易垂钓的时间段,有些同样有较好的鱼情。
比如清晨天微微亮的时刻:清晨太阳未升起之前,天微微亮,这时气压是一天内最高值,水体溶氧开始变得丰富,而水体里的藻类、水草、包括鱼夜晚消耗大量氧气,同时一夜未摄食,需摄食补充能量,浅水岸边光线较强,也利于鱼发现食物。所以鱼在趋光、趋氧、逐食等习性的驱动下,会向浅水岸边游弋觅食。不过季节水温不同,岸边浅水也是相当而言,冬季偏深、夏季偏浅,并且水底有沟壑、缓坡、土坎、凹凸的水域,更利于鱼群的逗留、栖息,多选择这样的钓点。
比如夏季、初秋夜间垂钓:夏季、初秋水温高,利于鱼摄食的时间较短,像一些大体型鱼,白天摄食较少,甚至不摄食,直至夜间才游动寻找食物。另外夜间凉爽,对于钓鱼人而言,也相对舒服些。山东、河北等地,晚上9点至11点是鱼群觅食高峰期,笔者曾多次在这个时间段斩获4/5斤的大鲤鱼。不过夜间垂钓,最好提前打窝,甚至连续打窝,人为创作一个窝点,吸引鱼群的聚集,进一步降低垂钓难度。
写在后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容易垂钓的季节,接着分享了几个相对易钓的时间点。好钓与否是相对而言,只能是在这个特定时间段,鱼摄食积极,鱼情较好,但并不保证就一定有较好的渔获。再者冬季相对难钓,但选择合适的时间、钓点也能有好鱼情。笔者曾多次见到钓友在冷冬钓到大鲫鱼,甚至有利连竿的情况,所以好钓与否需要辩证看待。
这是哪里咯,能告诉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