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浮漂的吃铅(转)

李成俊2013-03-16 23:45:37

浮力比,也有叫吃铅比,此处转载一篇关于“吃铅比”文章:

对浮漂吃铅比的理解

浮漂吃铅比是整支浮漂的重量与调平水时全部配铅的比例。早年一次初冬钓小鲫鱼,折白雪公主漂且无备品,只好用大小相仿的桐木漂替代,配铅减一小半,不想顿口渔汛更加敏感、清晰,不是说“浮漂吃铅比越大越灵敏”吗?当时十分疑惑。浮漂吃铅比是一个很有议论的题目,2支外形完全相同只是吃铅比不同的浮漂对悬坠钓线组有哪些影响或作用呢?讲点自己的理解。

一、浮漂材质对吃铅比的影响。浮漂分为漂身、漂脚和漂尾三个部分。漂脚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制成,这几种材料的比重(比重范围大致在1.4—2.1)都大于水的比重,漂尾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制成,只有空心塑料管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漂身作为主浮体是决定吃铅比的核心因素。现在做漂身的材料主要是孔雀羽、巴尔莎木和芦苇,孔雀羽因自身比重较大很难做出2.5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巴尔莎木和芦苇可做出3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如泛宇出品的:巴尔莎的罗汉Ⅱ伏的3号漂,自重0.8克、吃铅重2.5克,芦苇的如来 LB-0301的4号漂,自重1.16克、吃铅重3.56克),同时,漂身、漂脚、漂尾长短、粗细,特别是空心尾,都对整支浮漂的比重有很大影响。单纯追求高吃铅比的浮漂与水情、鱼情无补也需要很高的代价。

二、浮漂吃铅比的物理含义。浮漂吃铅比就是整支浮漂比重的外在反映,相互是反比关系,吃铅比越大意味着整支浮漂的比重越小,比重小的浮漂能为线组提供更多的承载浮力。

三、浮漂吃铅比对线组的影响。线组是一个柔性的水下系统,通过线组的整体运动使浮漂产生目视信号,浮漂吃铅比决定了线组的配重分布,吃铅比小配铅少,吃铅比大铅坠重(就是俗话说的大头在下),对线组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信号功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浮漂吃铅比大、线组铅坠(为说话方便,将其它水下组件一并归入铅坠讨论)配重就大,线组的质量分布更加不均衡,反之亦然。

1、对线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的影响。用吃铅比大的浮漂,有利于线组快速定位提高垂钓效率,同时也使“两摆”行程加快减低了部分诱聚功能,两者不可兼得。

2、对线组信号功能的影响。由吃铅比大的浮漂组成的线组好比是用绳子连接着的由火车头和一节空车厢组成的列车,显然,让你先拉动惯性很大的火车头再带动车厢肯定不容易,鱼咬钩要先拉动铅坠然后再带动整个线组,道理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线组在鱼保持相同吸食力的情况下,出动作给人的目视特点是:顿感弱下行幅度大。线组整体重量越小越易启动,丛杰讲授的大棚冬钓瓜子鲫线组即为典型案例,但线组重量分布越均衡越易启动、漂像顿感越明显的观点常被忽略。

我个人理解:浮漂应放入线组这个系统中根据水情、鱼情动态考量,吃铅比1—2的浮漂有利于线组重量分布均衡,打深打快打远是大吃铅比浮漂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好不同吃铅比的浮漂应是长进钓技的一个方面。

经验不讲不清,道理不说不明。请坛内钓友赏析一直以来,关于浮漂材质对浮漂信号的影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说法。

其实,浮漂材质并无法决定浮漂信号表现。任何材质制作的浮漂在水中的表现都等同于均匀密度的物理材质制作的浮漂。之所以以前有着“芦苇灵、羽毛稳、巴木中庸”的经验感受,有人将之归结于芦苇外壳重内絮轻、巴木密度均匀、羽毛漂因为都使用贯穿工艺而导致信号沉稳,这其实是牵强附会之说。真正的原因是以当时的浮漂制作工艺而言,芦苇的最轻,羽毛的最重,巴木的居中从而形成三者的信号差别。比如阿卢的漂信号灵敏,根本原因在于其自重较轻,吃铅倍数较高。达摩百玲王冠等羽毛漂信号沉稳,则是因为其自重较大吃铅倍数较低的原因。

但现在随着浮漂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漂理念的发展,现在都倾向于把浮漂做的更轻更灵敏了。

理论上来说,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前提下,即保证浮漂结构耐用、不吃水不涨目的前提下,浮漂吃铅倍数越高越好,并不存在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法。放手能飞到天上去的浮漂是最好的 。

要阐述这个,先要理清一个思路,比较浮漂,应该是相同吃铅量的前提下比较。因为针对鱼情选择漂的大小,考量的主要指标就是吃铅量而非漂的体积。

有的人认为吃铅倍数高,就是铅重更大,鱼更不易拉动浮漂,这就是犯了一个错误:在相同体积的前提下比较。相同体积不同倍数的漂实质上是大小不同的漂,比较灵敏度是不合适的。

下面就各种鱼情说明为什么越高倍的浮漂越好。

生口鱼情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太差的浮漂,都没问题,主要是基本功的问题。不过倍数高的浮漂,铅坠到位更快,动作出来的更迅速,对于提高速度是有好处的。

轻口鱼情,肯定是浮漂越灵敏越好,在同吃铅的前提下,高倍漂的体积更小,钓组总排水量更小,钓组整体更灵敏,对轻口鱼情高倍漂更合适是共识。比如以前都知道冬天要用芦苇漂。

最有争议的应该是乱猾的鱼情,这种鱼情,很多人认为高倍漂不如低倍漂合适,认为高倍漂假动作太多,不如低倍漂信号稳重。其实对于猾口乱口鱼情,现在的用漂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猾鱼真正的入口动作是很小的,很多时候比轻口鱼情都小,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用漂越灵敏越好。用稍微笨点的漂,其实是在让漂代替钓者择口,很多时候是抓的死口。而从竞技的角度考虑,漂的功能应该是尽可能的反应一切动作,而观漂择口的任务不应该交给浮漂。对于猾鱼,用高倍漂,假动作肯定更多,但机会肯定也是更多的。这点在实战中已经越来越被大多数钓手认识,而且有钓猾鱼经验的钓手都很清楚,大部分时候,真正的猾鱼靠钓钝的钓法是不大容易真正钓好的,其实也是与此理念一脉相承。还有的人觉得高倍漂浮力大,不容易入口。这更是想当然,同样的铅重,高倍漂的钓组体积更小,阻力更小,对于同样的鱼口吸力,高倍漂只会比低倍的更容易入口。这对钓猾鱼和轻口鱼这种吸食谨慎乏力的鱼情是更合适的。

另外,针对鱼情选漂,抛开漂型不谈,只谈如何选择漂的大小,则是在综合考量鱼口轻重、铅坠到位速度、抛投难易各方面后来选择漂的大小的,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吃铅量。而从抛投的难易来说,同样的吃铅量,倍数越高的漂,漂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力越小,越容易抛投。大家都有感受,即使是很难的大风迎风抛投或者侧风抛投,只要把漂取下,都变的极易抛投,其实就是漂的自重对大线的牵制影响了抛投。从这点考虑,高倍漂可以选择更小吃铅的从而达到和相对低倍的浮漂一样的抛投难易程度从而使钓组整体灵敏度更大。

还有一点,高倍漂是可以兼容低倍漂的,如果真的存在某种鱼情需要使用低倍漂,只要在高倍漂的漂脚配重就可以成为一支低倍漂,而低倍漂是无法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高倍漂的。这种多铅坠配重的方法台湾的吕景新在玩。

还有一种让高倍漂向低倍漂功能兼容的方式就是通过延长子线和加粗漂尾从而人为降低灵敏度的方法。加粗漂尾我想大家都喜欢吧。

可以这么说高倍漂和低倍漂的区别就好像两辆汽车,一辆的最高速度是200,一辆是100,最高200的可以跑100,而最高100的却永远无法跑200.

也有人认为合适的倍数才是最好的,那么,多大倍数才是合适的倍数?简单的2.5或者3倍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某种漂型,比如细长身的长脚长硬尾小吃铅漂,也许做到2倍就已经算高倍了,而对于粗短身的软尾大漂,也许做到6倍也很普通。所谓高倍低倍是相对而言的,在漂型相同吃铅相同的前提下,没什么合适的倍数之说,在保证结构和物理稳定前提下,倍数越高越好。

另外,从制作层面来说,能做高倍的,必然可以轻松做低倍,而反之不然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回复 2楼黑龙江1234567890的帖子呵呵,群里兄弟们在问,我就找来了

很久以前

回复 3楼李成俊的帖子好兄弟,热心人。

很久以前

前来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掌握了这些,也就能更好的读懂你手中的漂!好啊!

很久以前

有点似懂非懂,打印出来钓鱼的时候验证一下。谢谢司令!

很久以前

谢司令的讲述。

很久以前

多谢司令,学习当中,受益匪浅

很久以前

回复 4楼黑龙江1234567890的帖子应该,只要咯对兄弟们有帮助

很久以前

你现在研究的挺透,水平了得。

很久以前

司令 谢谢啊 好贴

很久以前

好帖顶,

很久以前

回复 13楼暮拾青春的帖子转的,大家参考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谢谢,学习了,以后要多注意

很久以前

新手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多谢分享

很久以前

支持司令啊

很久以前

来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