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如果我们钓鱼时知道鲫鱼喜欢吃蚯蚓,就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一直蚯蚓钓鲫鱼,这样能行吗?
为啥春天大鲫鱼非常容易钓到,夏天却很难?为啥白天素饵作钓效果很好,夜钓却要加点荤?这些都是有关鱼儿“食性转换”的话题!
所谓食性,就是鱼儿对食物的喜好!是爱吃甜的,还是爱吃酸的;这与垂钓用饵关系密切,本质上讲,我们每一次作钓的饵料选择都是对鱼儿食性的预判!
但是,鱼儿的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随着年龄、季节、栖息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白天和夜晚食性都有所不同,这就是鱼儿的“食性转换”,是个科学话题!
本文就重点介绍一下引发鱼儿食性转换的四个方面的因素,也是四个科学规律,一些垂钓用饵的知识会穿插其中讲解!这些内容对钓鱼活动帮助都很大!
发育阶段的转变引起食性转换
所谓发育阶段的转变是指个体由小到大的自然发育过程,小时候什么样,长大了又是什么样!
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摄食器官有所不同,摄入的食物也不同,对食性的影响也不同!一般在仔鱼阶段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慢慢个体成形,便开始吃其它生物,食性也转入动、植物混合食性阶段,等待长大成熟后,便又转入植物食性阶段。
以上所描述的食性转换过程在我们垂钓的淡水鱼类中很常见,鲫鱼、鲤鱼、草鱼这三种最常垂钓的鱼类几乎全是这样,个体小的时候,也就是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各种水生的动、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尤其喜荤!
细心的钓友应该都能发现,小鲫鱼最好钓,什么都吃,最喜吃腥,一旦长大后,却很难钓获,就是因为食性发生了变化,大鲫鱼更喜欢素一些的饵料,对口味更挑了,也就相对更难钓获了!当然,也会受季节的影响。
鲤鱼、草鱼更明显,小鲤鱼也就是鲤鱼拐子,还有小草鱼,我们在作钓的过程中经常能钓到它们,不论是用蚯蚓还是粉饵,都不难!这就说明小时候的它们食性比较杂,啥都吃,尤其荤饵,更是它们的最爱!
一旦长大后,鲤鱼、草鱼的食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草鱼,更加明显,爱吃的全是一些鲜嫩的植物果实和植物根叶,越是鲜嫩对它的诱惑力越大!鲤鱼虽然没有草鱼显得那么明显,但整体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钓大鱼几乎全用素饵的原因,尤其是10斤以上的超大个体的鱼类,谷麦类、玉米粒都是守大鱼必备的饵料,不论是打窝还是用作钓饵,都是如此,玉米被称作钓大鱼的素饵之王,也是缘由于此!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
技术贴,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