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蔡崇达的《皮囊》,文中99岁阿太的生活态度给人启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前一阵子,有钓友问:接下来天气渐热,饵料怎样搭配?
从拜读《皮囊》联想到:鱼可以拿饵来喂,但不是拿来伺候的,不能惯着。
其实,很多时候,都在用老三样,仅是季节不同,比例稍稍调整。全靠个人经验,边用边调整。
没鱼,怎么弄都是瞎折腾;
有鱼,才是硬道理。
有鱼,开饵尽量少些,天气热了易变质。只要饵料没变质,鱼还有胃口,应该不太在意喂啥料。
(以前渔获,饵料也没特别。是现在鱼喂屌了?变得讲究了。
黄顙鱼,蚯蚓首备,虽然腥饵偶见上鱼)
终归身不由己,往往“皮囊"被包襄里的心操控着。看别人上鱼好,有口。就千方百计的打听配方,接下来就是买、买、买,各式试验,看着挺累的。可钓鱼人,乐此不疲。
(其实,家里还有一堆鱼饵,还有钓鱼之家的货,譬如:五粮诱、七里香,或许已过期了)
——————————————————————————
《皮囊》序提到:“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书中答案:灵魂,中国人把它叫做心。
人易联想,特别是心里有事时。认知就脱离了“皮囊",慢慢地有了些感悟,总是会表达出来一些……
去年末到今年初,大概封竿了一季多。
缘于变态的天气,老爷子突然倒下。
NCU,望着老父茫然的眼神,心很痛。回回都是噙着泪退出,感到无助。虽是尽力,依然没挽留住,新年(初六)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泣!
再也看不到父亲倚着门口电杆等我归来,不论是下班还是出渔归来……
再也看不见父亲蹒跚而来……
记得早些年,老爷子偶尔也会帮忙収拾渔获,询问一些钓点情况,嘱咐注意安全什么之类。
永失父爱,常呆在父亲住过的房间,感觉老爷子并未走远,仿佛灵魂还在,因为心还在。
之前封竿时,村夫回复:罪孽太重。我应了,或许吧。
春暖花开,一切都美好起来。
有了灵魂的皮囊,因为心的向往,都将有新的认知。
且行且珍惜,多保重,感谢一路相伴。
外出→安全垂钓,垂钓快乐!
顶你
大师文采牛逼克拉斯
谬赞了
我来过了
大师级的钓鱼人
ISO45……請专心致志
来打酱油的
大师吟诗
钓鱼人中的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