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这两年风风雨雨征战海围的日子,总觉得很有必要写点有关咸淡水围台钓乌头的东西来呈现给广大喜爱围里台钓乌头的钓友们。但是又自我觉得一方面是自己文笔不好,可能辞不达意,另一方面自己钓鱼也没两年,在这里发帖胡言乱语,有些鲁班面前弄斧关公面前玩大刀的感觉。
总之来说,可能各方面的信心都不足吧。
犹豫不决良久,思来想去,还是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个人的做钓经验和技巧最可能完整的展现给钓友朋友们,但愿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有所借鉴。
另外,最重要的是能和广大钓友朋友们一起分享探讨切磋,共同进步提高钓技。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本帖为台钓乌头纯技术性方面的交流切磋,没有风花雪月,也没有绚丽多姿的精彩文字,请大家多多海涵。
总之,个人此帖所言,有不足不到之处,真诚希望广大钓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所谓咸淡水,就是海水和淡水交融相汇的水质。
咸淡水的围,通常在海的分流附近,一般与滩涂相连接。它的外面就是大海分流的滩涂,滩涂和围之间建的有闸口,用来控制水进水出。
我们这里的围,主要用来给虾塘提供交换水质,利用涨潮退潮的时候。围的另一端,有一条长长的沟,这条沟连接着许多虾塘。
每当涨潮的时候,开闸放水进来,退潮的时候,就放水出去。通常,围主都会在闸口位置那里下一张漏斗状的大网,用来控制鱼的进出,一般都是只进不出的。
我所垂钓的围,那里面的鱼,基本上都是涨潮放水进来,纯野生的。围主自己不放鱼苗进去的,在围里让它自己生长,也不投放饲料。所以,它的肉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讲完了围,再说乌头。
乌头,学名鲻鱼,南方地区通常叫乌头,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更喜欢叫鲻鱼。我们这个地方属于广东,但当地的钓友们叫它追(还是椎)鱼,音译,不知准备与否,没有深究过,本人不是本地土生土长的。
不管鲻鱼也罢,乌头也好,反正统指的都是这一个货色,在本帖我们权且称呼它乌头先生吧。下面来张图,这是本人年前垂钓到的。
废话讲了一箩筐,现在言归正传,详细呈现本人己的做钓思路和方法。
一,用杆。杆子本人常用的是4.5和3.9,两把都是5H。相对来说,4.5用的比较多,主要是便于控鱼回鱼,有时候因为钓位位置的问题,需要用到3.9。
不同的季节和水域情况,需要视情况灵活选择使用。3.9控鱼稍弱回鱼相对来说慢些,但是同一只漂,因为距离近,目视好,看漂比较清晰,便于抓口。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如此。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二,选漂。选漂要选择吃铅1g多点的,自身重1 g左右的长尾细目轻口鲫鱼漂,适合水深1-3米左右的就可以了。
乌头吃口相对来说比较轻,选择吃铅小自身重量轻的的长尾细目漂,容易送出信号,方便抓口。后面会详细讲讲乌头的吃口漂相问题。
如果漂选择过大,很多时候只能看到顶漂,而没有下顿或者下压,下滑,容易错失吃口,或者是锚到鱼。
我用的浮漂是这款,钓鱼人盖楼送的,挺不错,物有所值!
三,线组和钩子的搭配。钓乌头,线组和钩子的搭配要非常讲究,必须科学合理。
首先,你要清楚所要垂钓的围里,乌头的个体大小情况。是大的多还是小的多,还是中等的居多,如果不清楚,那就多钓几次也是可以搞明白的,总之要搞明白自己想搞多大的,或者是围里哪个个体的乌头是大概率居多。
不同个体的乌头,垂钓线组的搭配也不一样。
对于1斤以下的,我选择的是主线2.5+子线1.2+0.5新关东(0.3新关东可能更好,便于鱼吃进去,不足之处,遇到大点的乌头和罗非,只能望洋兴叹);
对于1-2斤之间的,主线用2.5+子线1.5+0.8号新关东;
对于2斤-4斤之间的,主线直接3.0+子线2.0+4号带刺伊势尼+失手绳(随时准备),超过4斤的,这套方案你只能在心中默默祈求佛祖保佑。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晚会讲控鱼的时候咱们在慢慢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线组搭配方案,主要就是便于鱼吃进去,浮漂容易出来信号。
如果搭配不合理,可能坐在那里一天都没有个信号也是非常正常,除非它们狂吃口不止。
凡事做到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目标性清晰明了,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案,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四,做窝。我的做窝方案通常是先做一个小窝,窝料选用小鸡饲料大颗粒和成功一号,这个各位大师都有讲过,我也经常借鉴盗用。两者加水泡开,不能太散,能收紧捏拢成团最好。最开始打个两三团下去,如果后面有出口,就要补窝子。也可以大补,也可以小补勤补,颗粒也可以,两者混合泡开的捏团扔下去也可以。如果没什么口,就不要再打,以免浪费。它开口了就开口,不开口打再大的窝子也没用。
五,选位。钓友们经常讲,“屁股坐不对,一天都白费”,这句话对于围钓非常的真切。
如果去围里,选好位置,极有可能别人在那里狂拉爆护,你只能默默的抽着烟,看着自己一动不动的浮漂,时不时的眼瞟瞟那些上鱼的钓友,内心却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呼啸而过。
我自己的选位原则是,一是围边有树的下方,不论春夏秋冬。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所去的围,大凡有树的下方钓位,易出鱼。二是突出部和弯道内湾,也比较理想。三是闸口的右手边,可能我们这里的闸口在滩涂的右边,进水也是从右边进入的吧,这个地方也爱出鱼。四是,深浅连接处地形复杂,存在暗沟的地方最容易出鱼。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钓鱼也是如此,要问我具体为什么,有时候我自己也讲不清楚。钓的次数多了,经常总结,便有了这个结论。或许,本身就是通理,只是自己以前没有把握到。
六 ,饵料。相信大家都对用饵非常感兴趣,曾经的我也是。
在论坛里,经常看到有钓友两眼发光虔诚的问:大师,请问你用的什么饵?其实用饵,看起来很神秘,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论坛里已经有大师不断的在讲饵料搭配的问题。乌头喜欢腥香型不假,但最主要的还是饵料状态。它跟鲮鱼基本上一样,喜欢软粘饵,而非常讨厌硬饵。我想可能是跟它们长期吃柔软的苔藓和藻泥之类有关吧。
另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水文,用饵也不大一样。总之,用饵,鲫鱼类的腥香饵料加点虾粉都可以,包括罗非饵料加上香味和虾粉,也可以上。但最关键的是饵料状态,柔软舒适和高度雾化。同一个地方,同等的天气,水的肥瘦不一样,乌头喜欢的饵味型也不一样。肥水,需要大香型,瘦水,腥香,鱼大点的还是喜欢香甜的,鱼小的稍微偏腥一些。另外,个人感觉大乌头相对喜欢搓饵,小乌头比较喜欢拉饵。这点可能与它们的嘴巴有关系,特殊情况的鱼嘴巴。
钓乌头的料,开硬了,螃蟹喜欢吃,漂相斜拉黑漂,基本挂腿上来的居多。如下图,四只大膏蟹,全部母的。
七,漂相。乌头吃饵的漂相和鲮鱼漂相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通常是调四钓二,如果出口打不到,就上拉浮漂,一般都能解决问题。
吃口,一种是经常半路接口或者快到位接口,关于接口起杆问题,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解决;二是抓顿口,小乌头顶漂厉害,有时候会连续顶几次,来来回回,先放口,如果看到有下顿或者下压,下滑的迹象,就要果断去打。或者是顶漂顶的很高的时候,也要打,这时候饵料基本上已经入嘴,处于上浮状态。
大乌头吃饵不想小乌头那样急促,而是比较缓慢顶漂就没有那么夸张,通常是一目,然后缓慢沉稳有力下一目,中间可能间隔时间会有点久,要等着出顿。出顿起杆,百分百会中,打中的时候,感觉就像勾到了一块沉水木头一样,沉甸甸的。
大乌头还有一种漂相就是慢慢的阴黑漂,通常这样漂相的鱼个体基本上都比较大点,吃口相当谨慎和狡猾。还有一些中等个体的乌头,会极速的直接拉黑漂,漂相看起来也是相当的夸张。
八,控鱼。小乌头就不详细讲解了,咱们主要聊聊大乌头的控鱼问题。
大乌头抛竿时候,不能打满杆,打满杆后记得回拉一下,等起杆中鱼时候好弓起来。如果打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把杆子弓起来避免拔河,把鱼尽量顶到水的上层水皮来遛它,不能让它再次入深水,不好后面很有可能拉不回来,除非装了失手绳。
这个鱼的力道,上了2斤以上,都比较夸张。有些鱼喜欢乱冲乱窜,有些则喜欢在水底沉稳的游来游去。
只要是正口,基本上拉到水皮,运用八字遛鱼法都可以搞定。我个人喜欢随时装上失手绳,因为你不知道你起杆中鱼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加上失手绳,是一个保险措施。
总而言之,钓鱼是门学问。钓到老,学到老。只要平时有心,善于总结每次的做钓得失,终究会摸出一些门道来。最后,奉上我的《葵花宝典》~钓鱼笔记。
重要的是哪里有好的围可以钓,哈哈,珠海台山都去过不少围,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很好的围可以玩了
哈哈,那就来阳江试试嘛
阳光哪里,球作案地点
这玩意儿好吃不好吃
好吃,基本上算是纯海水,煎焖非常好
国仔围,粪箕寨
不错
谢谢
学习
相互学习
鲻鱼好像不是乌头,乌头不就是黑头吗?山东叫法
广东叫乌头,你说的黑头是不是青鱼?
不是!黑头和鲻鱼都是海鱼,你说的青鱼是淡水鱼吧?各地叫法不一样,勿怪,哈!
海蚯蚓就好了
有机会去阳江了跟你学习一下
国仔围,粪箕寨,怎么收费啊
可以可以,相互切磋交流
不好使,用虾都不大好使,用饵料最好这里的围。
谢谢,我不知道黑头长啥样。青鱼,上海叫乌青,广东叫黑鲩
钓鲻鱼手感是杠杠滴!本人也比较喜欢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