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位的构造如图:
★A为延伸止水里的大石头,与岸边相连。
★B为水中大石头
★AB中间闸口,宽约4m,水下为AB石头的延伸,呈V字型,目前最深处约2.2-2.3m
★C为延伸至水里的大石头,与岸边相连。
★BC中间闸口,宽约4米,水下为石头和泥土,深约1.2米-1.8米
★岸为80度左右陡坡,到D位置相对平缓。
AB目前露出水面接近1米。目前水深,AB与岸边共同形成一个面积约10平方左右的港湾。
最开始选择这里时,水位高70-80厘米,AB两块石头露出一些,且B石头边缘面对江一侧浮上一条约10斤的鱼,当时的水位,C高出水面约70cm,可选择为坐的地方,试水深,合适,试水流,不走水,于是决定选这里。
C为坐的位置,可坐2个人。1.钓AB闸口靠内一点点,当时水深3米多点,港湾内面积稍大。2.钓B石头右前一点,靠近B石头,水深也3米多点。当时偏向钓2位置,也觉得1位置有些意思。最终我钓1,把2让给了朋友钓。
间断钓了有3天,有2个变化因素:
1.水缓慢下降约70cm。
2.天气变化,晴——风、浪、降温、阴雨。
有两个对比:
1.1位置口差或接近无口。
2.2位置有杂口有效口,起3条半斤以上一斤以下鱼,拉脱2条大鱼。
个人观察总结:
1位置水深足够时,在目前水位上再深2-3米,完全没过AB石头,水面完全看不到AB石头,水下港湾面积足够,窝打闸口往内,钓闸口以及闸口靠里一点点应该有机会进来大鱼。不知道各位大神怎么看。
其次水位下降后,钓AB闸口往外推了一点,底部为光石头,个人发现在光石头的底部上打窝效果极差,不知道这个总结有无道理。
石头迎水流方向的后侧藏鱼,2位置具备这部分特点。
这是不是就叫纸上谈兵?
算是纸上谈兵 熟悉枯水期水底环境个人感觉还是重要。 枯水期的时候去看之前钓起来大鱼的位置:水底构造有什么特点——对于开发新钓位有借鉴意义,水底下哪个地方有草、哪个地方平、哪个地方有沟、那个地方有凼凼等等——对于水涨起来后再钓这个位置,窝打什么地方、竿抛什么地方等等都有帮助。 枯水期的时候在岸边走一走,寻找那些有藏鱼特点的地方并记住——这些积累多了,对于钓鱼效率有帮助。
野钓就是找鱼窝,鱼路,觅食区。
野钓很难,难在才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找规律。一旦慢慢找到规律,钓起来大鱼就比较容易了。找规律最快的捷径就是有人愿意教,我算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