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2月至5月是鲫鱼的产卵期,鱼类也开始活跃了。钓鱼人都知道,春季也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从早春到仲春无论是传统钓,台钓,钓获鲫鱼与冬季相比还是比较好钓的,多数钓友在早春或仲春钓获的大板鲫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到了晚春时,很多钓友发现比早春,仲春时钓鱼时发生不小的变化了,大个体的鲫鱼也越来越难钓了。主要的原因是与天气变化有着一定的关系。
谷雨过后,导致鲫鱼不好钓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使鲫鱼照样好钓。鱼不好钓的主要原因是鱼的生活习性变化,以及春季多变的天气变化有关。
早春时气温和冬季相比,有了缓慢回升的变化,但水体温度还是比较偏低,水温一时难以上来。大多数鱼类会因为水温偏低,活动范围小,觅食不积极,鲫鱼的耐低温性和觅食的积极性都比其它鱼要强一些。我们在垂钓时,会选择目标鱼种为鲫鱼,因其较耐低温,在垂钓中钓获大板鲫的机率相对高一些。
随着温度慢慢的上升,仲春季节的水温,气温明显比早春时暖和多了,垂钓时,白条翘嘴等鱼口也明显多了。为了补充体能,鲫鱼在产卵期的觅食积极性也相对较高了。所以仲春时鲫鱼的鱼口也是不错的。那么晚春时因为鲫鱼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了,所以也不太好钓了,这时部分鲫鱼已产卵结束了,经过一段时间觅食,体能也开始恢复了。皖南地区或南方地区的气温,水温比皖北地区要上升不少。这时,因浅水区水温过高,不再适宜鲫鱼生存,产卵后的大鲫鱼已逐渐返回了水温合适的深水区了。因为南北温差原因。谷雨前后,北方鲫鱼正在产卵,它们产卵期基本上是不觅食的。除了鲫鱼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外,这时的小杂鱼,白条等也特别活跃了,抢饵,闹窝现象非常严重。鲫鱼胆小在觅食时,根本抢不过小杂鱼。所以进窝觅食机会就明显少多了。
谷雨后鲫鱼不好钓的另一个原因是季节,天气的变化,主要受到水温差距,水的溶氧量影响。谷雨以后,南北温差虽有差距,可整体气温都明显的升高了。但是一天之中的温差较大。水面与水底温度也差距较大,使鲫鱼在觅食时,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所以出现了觅食不积极的现象。这时在垂钓中就很难有好的钓获。谷雨过后,晴天经常刮南风,西南风较多,这两种风向会带来低气压,而使水的溶氧量偏低。就会造成鲫鱼的缺氧现象。这时它们的活跃度变差,因此也就不好钓了。那么这几个因素使鲫鱼不好钓了,怎样调整,让鲫鱼照样好钓呢?在早春,仲春时大多数钓鱼人都喜欢在晴天和暖和的天气去垂钓。但是到了晚春还象早春时垂钓的时间段去出钓是不合适的。应选择以下天气出钓。
一,阴雨天出去钓鱼,可以全天出钓,因为阴雨天气温差相对较低,而雨水能降低水层温差,又能增加水中溶氧量。二,选择晴朗,温度高的天气出钓,要选择早晚或者夜钓,选早上九点以前,下午三点后或者是夜钓。尽量避开中午温度高升温快的时间段比较好。三,选择刮北风,东北风的小降温天,可钓全天,刮这两种风时气压高,水的溶氧量充足,鲫鱼比较活跃,觅食比较积极。谷雨以前,钓鱼选择钓点多是选择春钓滩,有时几十公分的水深,照样有好的鱼获,但谷雨以后,因气温偏高,鲫鱼生活习惯改变了,选择钓点时,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才是上策。在鲫鱼产卵期的北方地区,选择的钓点不可过浅。很多钓友发现水草或浅滩区,鲫鱼成群上浮游动,或跳水,翻花。就是不吃饵,这主要是鲫鱼产卵,这时它们是不吃食的。这是人为无法改变的。在垂钓时应放弃产卵期的鲫鱼。选择稍深一些的水位,垂钓没有产卵或者刚产过卵后的鲫鱼为主。一般选择一米或者是一米五左右为佳。过深效果同样不好。在产完卵的南方地区,由于气温很高,白天垂钓时,早晚钓浅一些,但中午要适当钓深,因中午太浅水温过高,不适合鲫鱼生存觅食了。
仲春以前因水温低,鲫鱼吃饵时口较轻,动作小。小杂鱼闹窝现象较轻,垂钓时多使用调高钓低钓灵的方式,使浮漂更好的放大鲫鱼吃口动作,降低饵料入水后的下落速度,起到更好的动态诱鱼效果。谷雨后改变调整方法,将浮漂改成调低钓高钓钝的方式,让饵料下沉加速,减少小杂鱼追饵闹窝现象,饵料轻躺底或触底,能更好的降低大鲫鱼觅食时的警惕性。
通过以上几点改变调整,由早春时的钓灵到钓钝的作钓改变,钓友们可以发现,谷雨前后鲫鱼因生活习惯,及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影响,的确在晚春垂钓时,不如仲春前好钓鱼了。经过适当的改变调整作钓方法,谷雨过后,还是可以钓好鲫鱼的。在此呼吁钓友们春季是鱼类产卵期,留大放小,还是值得称赞的。支持放流,从我做起。
小鱼
很野
可以
谢谢大师赞赏
嗯嗯
看看
学习
鱼获不错
学习啦。新手,季节变化就不知道怎么钓,看到这个思路就清晰啦
好好好
学习
可以
今日头条抄的文章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