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
宜食:适宜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脚气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适宜小儿痘疹初期食用。
《本草纲目》:“煮食消水肿,利小便。”
姚可成《食物本草》:“主益脾胃和五脏,发小儿痘疹。”
忌食:根据前人经验,为“发物”食品,故有痼疾宿病之人,诸如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或谨慎食用。忌与中药荆芥同食。
《日用本草》:“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
《随息居饮食谱》:“甘温微毒,发痘疮。”
《本草纲目》:“反荆芥。”
选方:
(1)水气浮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黄颡3尾,绿豆1小杯,大蒜头1个,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喝其汤,不能用盐。
(2)累痢溃烂:
黄颡1尾,剖去肠杂,纳入蓖麻子20粒,黄泥封固,放炭火中煅存性,去泥,研细末,以菜油调涂,一日2次,用前先以食盐水洗涤拭擦患处。(此方亦可用治下肢溃烂。)
黄颡涎
来源:为黄颡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出自《本草纲目》:“黄颡涎,翅下取之。”
归经:肺;肾经。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刮取其皮肤分泌的粘液,鲜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
功用主治:《日用本草》:“治消渴。”
选方:治消渴饮水无度:黄颡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丸梧子大,每粟米汤下三十丸。
黄颡颊骨
来源:为黄颡的颊骨。
功用主治:《普济方》:"治喉痹,黄颡颊骨烧灰出火毒,以茶清调下三钱匕。"
东北地方话叫嘎牙子鱼
长知识了
图片应该是养的,不是野生的
图片应该是养的,不是野生的:Z
回复 2楼东北蚂蚁的帖子兄弟哪人?
回复 5楼唯一qidai的帖子是,颜色鲜艳。
才知道这鱼能治病。
哈哈,这东西汤好喝
这个鱼很好的哦!
回复 2楼东北蚂蚁的帖子是啊
回复 10楼钓者乐的帖子是的,非常好吃!
回复 9楼无穷大的帖子所以说你大!
回复 8楼黑龙江1234567890的帖子哈哈哈 必须!
第三幅图片是“牛尾巴子”,鱼嘎牙子一样,只是比嘎牙子大许多,尾鳍不一样而已!
我们这有野生的。
长知识了
长见识了,感谢楼主
长见识了,以前钓回来就油炸,下次记住了
这鱼炖汤回味无穷啊! 必须是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