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到来,万物复苏。也到了我们钓鱼人垂钓的黄金时节。
由于春季昼夜温差大,作钓时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春季作钓的一些经验和误区,希望能对有需要的钓友有所帮助。
别为了避开小鱼,放弃荤(腥)饵料
首先我们在春季作钓的时候饵料首先还是荤(腥饵料)
确实荤(腥)饵料是招小鱼,但如果仅仅是因为避开小鱼就选择本味或香味的饵料,而放弃(荤)腥饵料的话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如果连小鱼都不吃你的饵料了,那大鱼自然也兴趣不大。
我们这边的钓鱼圈在春季流传着一句话叫“小鱼闹,大鱼到”。
只要你抽杆把大鱼诱过来,大鱼来了,小鱼自然也就跑走了。所以我今天用的饵料还是经典老三样:香腥的蓝鲫,清香的九一八,速攻2号。再带一些螺纹鲤。
感觉天气很热,钓深水
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过段时间就会出现,白天热得能穿短袖,晚上大棉袄。
这个时候不要因为你感觉很热,就想当然地觉得鱼儿也很热,跑去钓深水。
在春季就算水温上来鱼儿也不会去深水的。春季是繁殖季节,它们求之不得呢,偏高的温度能使鱼卵提前孵化,不同的温度能使鱼卵提前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孵化。温度高,孵化率就高,鱼苗成活率也高。
我们可以寻找新淹没的浅滩、水草、乱石堆、下风口、出水口等。这些地方都含有大量食物。但水深最好不要超过2.5米!我经常在我家旁边的河里钓鱼,用5.4米的杆,作钓的水深大概1.5米到2米左右。
坚定目标鱼,别跑了一条大鱼之后就加粗线组。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毕竟绝大多数钓鱼人都在保证线组灵敏度与增强线组强度之间纠结过。
线组粗了怕小鱼口不灵敏,线组细了怕中大物切线跑鱼。所以我这段时间一直用的是1.5+1.0的线组。子线是我自己绑的,感觉子线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不要去管刚刚跑的鱼有多大,反正不是目标鱼,不要去管它,继续按照目标鱼所配钓组接着钓。
除非大鱼特别多,连切4、5副子线,那就也不要换什么粗线组了,直接上大马力pe线组。
当然野钓这种现象一般不会出现,跑了一条大鱼之后基本把窝子都搅了,很难出现这种情况。
黑坑的话也大概知道放的是什么鱼,有多大。
大鱼可遇不可求,为了“偶遇”的大物,而放弃所钓目标鱼,实乃不明智之觉。
而现实往往是更换线组之后,大鱼没有再出现过,小鱼也不咬钩。两头落空,空军回家!
频繁换竿不可取
这算比较多的误区了,新手钓友比较常见。
钓3.6米的时候感觉鱼在4.5米处打水。
换成4.5米的感觉鱼在5.4米处打水。
再换成5.4米的时候又感觉鱼在3.6米处打水了。
如此反复更换鱼竿,最后只能抱憾回家。
打水的鱼儿你追到吗?换句话说中间打水的鱼更多!
这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只需记住一点,食物在靠近岸边的居多。不管小鱼还是虾,或者昆虫之类荤食。一定是在岸边才会有。
春季的早晚、野钓,长杆的渔获一定没有短杆的渔获多。当然这需要排除那种大而浅的滩涂等特殊水域。
最后再来说说打窝
打窝除了味型之外,还有状态之分。
雾化:面积广,诱鱼块,但不能持续长久留鱼。
颗粒:不雾化,诱鱼慢,但能持续诱鱼。
这两种状态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两种都打,这样雾化诱鱼,颗粒留鱼,两相兼顾。采用打窝器打颗粒,频繁抽竿打雾化。但是要注意控制量不要多,勤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颗粒的大小需要根据目标鱼口的大小进行选择,要让鱼儿吃,但吃不饱。我就喜欢用自己泡的酒米打窝钓鲫鱼,每次鱼货还是可以的!最后祝大家大鲫大鲤,天天爆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