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鱼儿们都开始活跃起来,我们钓鱼人也随之活跃起来,不是在钓鱼就是在去钓鱼的路上。鲫鱼作为普遍垂钓鱼种,在春天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事例一:
时间:2020年4月4日
天气:多云转晴
温度:5℃~20℃
钓点:芦苇塘
水深:一米左右
钓竿:3.9米双子鲫
线组:1.2+0.6
钩子:5号带刺赤袖
浮漂:金塔JT--009 二号漂吃铅1.58克
饵料:九一八野战+藻元素香+拉丝粉
窝料:自制酒米
调目:六目
钓目:两目至三目
这是在清明节出钓的,这时温度很高,最高的温度已经有20℃,这个时候鲫鱼一般都开始甩子。
到钓位时已经有十点半了,打了一把酒米,验漂开钓。没打窝,想着水面小,用抽杆的方式也能快速聚鱼。香型饵料抽了十几杆,一点动静没有。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换一个钓位再抽几竿,但是情况仍然是一动不动。
在做钓时,看到芦苇丛边缘的水面上有一群一群的鲫鱼游过,对水里的香饵充耳不闻。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拉了一杆扔到芦苇丛边缘,自个儿一边去看鲫鱼钻草滩不一会儿,浮漂顶到葫芦,这才不紧不慢的过去提竿。
之后又试了几杆,但都没在遇到鱼口,看来是把路过的鱼给钓上来了。
后面又换回之前的钓位,拉饵第一杆,浮漂刚翻身还没到位,一个截口,提竿中鱼。后面也是一样,浮漂一动不动,也是把路过的钓上来了。
这个时候最高温度普遍在十几二十多度。随着时间推移,温度升高,这个时候的鲫鱼差不多都在甩子的阶段,有一些已经结束甩子了,经过甩子后,会摄入大量动物蛋白来补充自身流失的(个人想法),所以这个时候的饵料还是应该以腥香为主,香味为辅。当然这个时候蚯蚓这类的活饵也是非常好使的。
中午温度高时,鲫鱼都会浮在水面,草头,芦苇丛边缘,所以这个时候,用腥香的拉饵打浮,可能会有不错的鱼口。其次用蚯蚓在草头芦苇丛里逗钓鲫鱼也应该会有不错的鱼口。这只是这一场的总结,可以后面想法没时间验证。
事例二:
时间:2020年4月8日
天气:晴
温度:9℃~23℃
钓场:野河
水深:先50公分,后一米左右
钓竿:4.5米杂牌硬竿
线组:1.5+0.8
钩子:四号伊势尼
浮漂:杂牌浮漂吃铅2.0克左右
钓饵:蚯蚓
窝料:酒米
朋友九点多到达钓点,已经有很多人开钓了,但是都没上什么鱼,打窝调漂后挂上蚯蚓开始做钓,钓点水深五十多公分,很浅。
打好窝,挂上蚯蚓后就进去干等模式,苦等一个多小时后上鱼了。麻姑洞一条,这东西已经开始活跃了,春天基本上也就来了。
上了一尾小杂鱼后走进去去苦等模式,后面实在不行,朋友换了钓位,之前的钓位水太浅长漂立不起来,后面换到主动河道与支流交叉的地方,这里水深在一米左右。重新打了窝。
十二点半左右开始上鱼,个头不错。
紧接着下一杆又中鱼。
后面进入连杆模式,终于是有了激情。
朋友是玩的不亦乐乎,可羡慕死我了。
像这样的地方,不一定要找水浅的地方下杆,水浅不藏鱼还是有道理的。找到合适的水深,在用蚯蚓做钓,往往鱼口也不错。
春季做钓我的思路就是,在选择钓位上还是遵循老话“春钓滩,夏钓潭……”,但是不是死搬硬套,不管什么钓场,什么环境都一味地寻找浅滩下杆。像野塘中的草塘、芦苇塘,水深差距不大的,基本上就钓草头、草洞、芦苇丛边缘等地方。像野河,水深的地方两三米三四米,浅的地方连浮漂都立不起来,就要根据当时的环境鱼情灵活选择。
在做窝方面,如果水域面积小,就打二十克三十克的酒米,一旦鱼进窝后续用饵料做钓基本上就不用补窝。如果用蚯蚓就要注意养窝,勤补窝。如果水域面积大,就打大窝,酒米、小麦、颗粒等。特别是河流中做钓,要有颗粒状的留窝,也要有粉末状的广诱鱼。
钓饵最好还是用活饵,比如蚯蚓,万能钓饵,什么鱼都会吃。其次是饵料,这个季节还是离不开腥,怎么得也要一半腥一半香。这个季节开饵我还是喜欢在饵料里加点小米,不管是拉饵钓鲫鱼还是搓饵钓鲤鱼。诱钓结合,即可以钓鱼,散落的小米也可以留在窝点里留鱼。
钩、线、漂、杆子是最容易选择的,钓大鱼用大线大钩大漂长杆,钓小鱼就用小钩细线小漂短杆。
通过这两个事例可以大致看出,春季钓鱼不管是钓位选择还是窝料选择还是钓饵选择,都要要灵活应变。在遵循老话的基础上还要记着钓无定律。
最后借用朋友的一句话:
把自己流放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
钓个鱼它香吗
,
野鲫
方法会了,差钓点
要么没钓点,要么没时间
是的
是哪里的大师能分亨下否
第二个是莲花公园那
只要会找鱼就行,钓鱼这东西不需要技巧
可以的
回复完毕,
香,真香
那可是我怕我我咳咳咳咳出血
可以的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