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都说雨后好钓鱼,虽然我也比较赞同,但也是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在某些情况下,雨后就不一定好钓鱼了,就拿本次题主提出的问题来看,大雨过后就不一定好钓鱼了,要不然也不会说一口没有了。针对前几天的天气变化,小宫这边正好下了一场大雨,特殊的情况就是,可能是由于“倒春寒”而引起的,但是雨后确实不好钓鱼,而已影响也比较大,今天就借此机会,来聊一聊大雨过后为什么难钓鱼。
一、水情的影响
水质的改变:下大雨的时候,其总体的降雨量非常大,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力度也强,和小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许多地面上没有植被的裸露泥土就会被冲走,随着汇集的水流一同流入大水面处。那么本来清澈的水就会变的浑浊不堪了,水体的密度也会有所改变,鱼对充满泥沙的新水质肯定有所不适宜,鱼口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水温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大雨肯定是会带来水温的降低,而且速度是非常快的,因为雨水直接融入水体中,降温只是在片刻功夫,不像气温影响水温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夏季的时候,其它季节下大雨都会使得水温降低很多,昼夜温差也会加大,比如:现在春季倒春寒带来的降雨。但是夏季也会有降雨使水温上升的情况,就是在雨没有下透彻的情况下。
溶氧量的改变:虽然降雨能让水体的溶氧量增加,但是那只是在水的上层,最多是在中层,至于下层的水体含氧量,就不一定了,就算水体之间有内在的转换,但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尤其是在深水的地方钓鱼,而钓鲫鱼一般是钓底的,底层溶氧量不足,鱼最少也会离底上浮,所以大雨过后钓底没口也正常。
水位的改变:大雨还能带来的效果就是,水域的总体水容量会增加,也就是说水位会上升,那么鱼的活动空间就会倍增,所以鱼的相对密度就减少了,我们寻找的空间就增大了,那么鱼吃钩的概率就变小了,尤其是在窝料打少的情况下。
二、鱼情的影响
对食物的欲望减少:大雨虽然会带来许多泥沙,但也会带来许多陆地上的食物,比如:草籽,有机碎屑,昆虫的尸体等,尤其是在经过漫长而萧条的冬季,首次下大雨,那么流到水里的食物肯定是非常丰富的,鱼肯定是会察觉到的,在下雨的过程中就已经下嘴了,饱餐一顿,等大雨过后,鱼说不定已经吃的饱饱的了,对食物的欲望减少,就对我们的窝料饵料不感兴趣了,钓起来就没口。
产生应激反应:下大雨的时候,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会伴随着雷声,大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特征,这对于生性胆小的鲫鱼来说,简直是末日的景象,肯定会纷纷逃离浅水处,游到深水处躲避危险。但是大雨过后,它们已经产生了应激反应,没有缓过来,也会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那么作钓必然没口。
三、人为的影响
钓点没随之改变:一般我们钓鲫鱼都是在水草附近,但是大雨过后,水草说不定已经被冲走了,那么鱼的栖息地肯定也会改变,就算没被冲走,涨水的情况下,鱼情也会发生改变。更不用说夏季的时候,大雨会改变高温天气的各种不利因素,鱼可能会靠边寻找食物,尤其是大鱼,那么就要相应的钓水边被淹没的地方。
饵料没随之改变:大雨过后,水情鱼情都在改变,那么鱼的食性也会受到影响,最基本的,水体浑浊,鱼的视觉和嗅觉肯定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如果还是坚持原来的饵料状态,使用雾化好的,味型淡的,肯定会大打折扣。应该使用雾化低的,味型重一点的饵料,这样在浑浊的水中方便鱼的寻找,另外水温的降低也是需要腥味重一点的饵料才行。
总之:大雨过后钓鲫鱼没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降雨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水质,水温,水体溶氧量,水位等水情的改变;还有鱼类对食物需求,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我们作为钓鱼人,也要懂得变通,发现有变化了,找到原因,在钓点上,钓饵上作出针对性的变化,那么对口了就能钓到鱼。但是提醒一点就是,一般情况下,大雨后是不适合钓鱼的,因为一切因素都还没有稳定下来,鱼也不会开口的。所以还是建议在雨后等两天再出钓,尤其是雨后晴天,是最适合的
在哪呢?地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