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3月29日8:30—16:00
钓点:洪泽湖周岗嘴
指数:64分,一般适宜钓鱼
天气:多云
温度:5—10℃
空气:质量优
湿度:45%
气压:1022hPa
风向:东南风
风速:2—3级
水深:1.4m
水质:上好
钓法:传统钓
竿长:9m
线组:4.5mx1.2#x0.6#x金袖3#
钓远:9分竿
钓饵:红虫
窝料:自制酒米+玉米面+南极虾粉+中药米
钓获:5.2斤
同行:刘主任
根据李大师的指点和定位图,早上八点和刘主任(以后称刘大师)来到了能停车的地点。接下来应该背着装备步行一、二公里,才能到达他说的地点。
本地退围还湖、退渔还湖、加快推进沿湖土地结构调整、近岸带生态修复和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已经实施二年多了,这期间洪泽湖所属的成子湖周边,都己先后开工建设。由于这项工程浩大,施工期长,涉及面广,湖岸线长,计划工期至今年底完成,所以现在整体来看,到处都象是半拉子工程。周岗嘴也不例外,不过大部分的退围还湖工程已初具雏形,旧貌换新。
这儿大部分湖面已清除了围网,现在可以一眼望穿。
我们正背着装备前行,一对岸上养殖的小夫妻看我们背着钓具,其中男的问:你们是钓鱼的吗?我们答是。那你们走错了。他说。然后他就指着另一个方向,要我们从哪儿哪儿走,并说他看到的别人钓鱼都向那边去了。随后我和刘大师就按照他的指点,七拐八弯地摸到了这个地方,这里己有两个先来者。我们也感觉这里不错,就放下装备准备一探。
因打窝试水时配错了浮漂,误以为水就只有六、七十厘米。因而怕水浅不能使用立漂,正式开钓时还是组合了传统钓,结果才发现水深并非只有六、七十厘米,而是在一米四、五深。就在调试过程中,上了条一两多的小鲫鱼,所以我对刘主任大师说了句“我们今天还能误打误撞、有好收获吗?!”
不久,真的就连钓了几条一两多小鲫,但还是感觉有点小,双飞小奶鲫多,而且好多是鱼小肚子大的大肚籽。嗯,这些都是放流的货。
这里的白条也算不小,两条足有一两重。不过,小麦穗、小鳑鲏闹钩也毫不含糊,三下二下便把双钩红虫饵吸得精光。
当时只考虑试试钓,就打下一个窝子,而且与刘大师紧挨着。现在看来这儿能值得驻留,于是又向西去了近百米,打了两个窝子。
快一个小时的时候,早前来的两个钓者,收拾好了钓具,往回走了过来。路过时看看我们的钓桶,说了句“也还不是这么大点儿”,呵呵,嫌小了。我说,你们来钓过的?没有。他们中有一个回答。我也没看是谁回答的。
听他的话音,这个地方肯定有钓的鱼大些的地方。然后,他们向着相反方向去了。
我一般不挑剔。不管鱼大鱼小,只要能钓到即可,图的就是中鱼时的手感、一时间的兴奋。
在这西边后下的两个窝子,一个窝子钓到了鱼,而且补窝后仍然是能钓得到;另一个窝子却至收竿时都没口,哪怕是小杂鱼口也没有,甚是奇怪,百思不解。只好在不远处又打一个窝。
换了个位置后,钓获很显然要比那边好,似乎个头也稍微大点。同时也避免了两人挨的近。诺大的湖泊,挤一起岂不笑话。
到这边不久,上了条三两左右的鲫鱼,也是今天钓获的最大的一条。接下来就时不时地小杂鱼、鲫鱼交替着钓获,倒也忙的不亦乐乎。
快十一点时,来了一大帮人,男人、女人,还有孩子,估计应该是几个家庭一起出来玩的,男人们顺便钓钓鱼儿玩。到达湖边新堆都径直往相反的方向去了。看来那里面之前一定有好钓的地方,而我们所钓的地方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屑一顾,因为有一个人宁愿逆风、费了好大的力气撑船过去,顶风而钓,也没有来这也看看。
中午,补了窝。我们利用吃点食物的时间去那一大帮人的地方溜达了一圈。女人孩子都在玩手机,有几个男人在钓鱼,有的渔护入水,都说没钓到,但我不是“提护党”,选择了相信他们。
我所在的位置是之前养殖鱼蟹时留下的围堰。离堰二十米处的站网尚未去除,堰上满是干枯的芦苇,堰与网之间形成了二十多米宽的一条通道,与那帮人垂钓之处相通,之前可以行船,现在长了许多杂草。因东南风较大,不时地吹过来芦苇花,人站处倒是背风,但还有大批蚊虫飞舞,搞得眼花缭乱,七星漂看着很费力。呵呵,但又懒得换立漂。
十三点至十五点,是今天鱼口较好的时段。这两个小时左右钓获了二斤多,放流了二十多条小奶鲫;总放流数超过了入护数。
今天的气温、气压、风向、天气等条件都比昨天略差,特别是气压低了二个百帕,按说鱼口应该不比昨天。但也许是地理位置差异,或是鱼情不等,但总体感觉鱼口比昨天好,钓获也多于昨天。这个情况无法说清。
十五点多起,鱼口渐少。刘主任大师处更是没了口,因而性急起来;十六点没到就自顾地收起了竿子……
沙发️
双飞杠杠厉害
小安子上茶
鱼获不错钓的好!
漂亮
套路了
不错
1金币到手。
这不像洪泽湖的鱼!
太远了
还原原生态你就有的玩了
好棒棒!!!
好地方
钓的绝对大师
还行吧,现在鱼不好钓
洪泽湖治理还行
呵呵,环境很好
现在洪泽湖鱼种很多,鲫鱼也是每年都投放好多种,象以前那纯种野生鱼少了哦
是的。安徽资源应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