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钓爆护秘籍---提竿溜鱼篇

CX间歇性野钓达人2020-03-24 21:47:05

经常玩野钓的钓友都知道,野钓的鱼情比黑坑复杂得多。一方面,自然水域鱼种丰富,不同鱼种的体力和习性不同。另一方面,自然水域的鱼个体千差万别,不同个体的鱼体力和习性也不尽相同。再者,水情的不同也会影响鱼的活力和体力,流水中鱼的体力明显好于死水中的鱼,而深水中鱼的冲击力会比浅水中的更大。这些差异决定了野钓过程中提竿溜鱼要有更加高的技术要求。学到下面的这些细节我们也能像大师一样从容应对每一次提竿溜鱼。

提竿溜鱼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部分---提竿和溜鱼。提竿顾名思义就是中鱼时用力扬竿的过程,而溜鱼则是提竿之后不断消耗大鱼体力的过程。好的钓手往往能够做到提竿和溜鱼一气呵成,他们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使提竿和溜鱼完美过度,而对于新手来说提竿和溜鱼的过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提竿瞬间鱼儿受到惊吓会拼尽全力四处乱窜以求摆脱控制,所以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切线的情况。很多新手在垂钓的时候切线都是发生在提竿的瞬间,中到大鱼往往没有溜鱼的机会就结束了战斗。如何避免或者尽量减少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  提竿

提竿动作作为垂钓的基本动作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一次出钓我们少则提竿几百次多则提竿上千次,自认为对提竿了如指掌,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的垂钓过程中我发现真正做好提竿这个动作的钓友不占多数。一般大家都会犯这几个错误。

1、用力过猛。有一部分钓友,特别是刚开始钓鱼的钓友特别容易犯这个错误。他们看到浮漂有动作就会特别激动,并且把激动化为动力用在鱼竿上猛地用力刺鱼。这样会导致两个结果:1、切线跑鱼。2、脱钩跑鱼。更夸张的是直接把鱼嘴扯掉钩上岸。

2、用力过轻。还有一部分钓友,可能是吃过用力过猛的亏,他们提竿的力度非常的轻,可以说是顺势把鱼线拉出水面的效果。这就导致经常脱钩跑鱼,原因就在于用力过轻没有刺穿鱼口。

3、直上直下提竿。这种提竿方式在中鱼的时候尚可,空钩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线组缠绕的情况。

4、握竿太紧。握竿太紧不利于缓冲鱼的拉力,也不利于随机应变丢竿放失手绳。

提竿正确的操作是控制好刺鱼力度(存在个体差异很难统一,需要在作钓过程中体会和调整,以刺穿鱼口力度为宜),用手臂带动鱼竿向上运动的同时抖动手腕给鱼竿一个瞬间向上的拉力,用这个瞬间力刺穿鱼口,而且在浮漂出水瞬间应该有一个停顿,然后在缓缓拉钩出水。一来为了试探鱼体大小,二来是避免空钩时线组缠绕。(此方法适用于一般野钓大小兼顾的情况,不适合针对超大个体的鱼种的垂钓,因为几十斤的大鱼需要足够大的力度才能打穿鱼口)。

二、溜鱼

1、溜鱼的目的。就是把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牵制鱼的游动不断消耗其体力最后实现顺利抄鱼入护。这个过程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就不太容易了,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溜鱼的技术要领再加上不断的练习总会有从容面对的一天。一般说到溜鱼都是针对大体型的鱼,因为鱼的个体大、力量足、爆发力惊人,在应对这种鱼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拔河切线跑鱼。应用倒竿法溜大鱼是不二的选择。

2、倒竿溜鱼法。倒竿法的精髓在于鱼儿发力的瞬间使鱼线与鱼的运动方向呈90度夹角。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考虑这个时候鱼线承受的拉力最小(由鱼儿传来的拉力)。而90度的夹角最有利于改变鱼的运动方向。所以在溜鱼过程中我们应该敏锐的感知鱼儿逃窜的方向,从而迅速决定倒竿的方向,使鱼线与鱼儿的运动方向呈90夹角。当鱼儿回头游向岸边时应该把竿掰直顶起来准备迎接下一次冲锋。如此反复直到鱼儿筋疲力尽束手就擒。

三、提竿与溜鱼的衔接

1、晃竿技巧。提竿的瞬间是鱼儿挣扎最猛的时候,如何顺利完成提竿成功过度到溜鱼是钓获大鱼的关键。这里我们分享的是钓鱼大师们常用的一种技巧---晃竿技巧。提竿的瞬间鱼儿感受到刺痛就会向深水或者远处逃窜,这个时候为了避免拔河就会快速左右晃竿,目的在于避免鱼线与鱼的运动方向重合,因为二者重合的时候鱼线瞬间承受全部鱼儿的拉力,秒切不在话下。

2、瞬间让线。合理让力也是避免秒切的有效方法,中鱼那一刻在鱼儿发力的瞬间身体向前探出给鱼线一个缓冲空间就可以有效避免切线。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溜鱼的过程中。每当我们把鱼竿顶起来的时候可以适当向后退一段距离,这就为我们争取了一定的溜鱼空间,在鱼儿下一次发起冲锋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向前移动采用让线法进行缓冲,从而避免切线。

提竿溜鱼的理论很好理解,要想完全掌握必须在平时的垂钓过程中多体会多总结,从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

很久以前巴彦淖尔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