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这句话很多钓鱼人应该都听过,因此钓鱼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先打窝,想把水中的鱼聚集起来,给自己垂钓创造更好的机会!不过打窝也是有讲究的,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关于打窝需要注意的几点事情,供大家参考!
在垂钓中,经常会遇到以下这种情况,有一位钓友在钓鱼之前,提前了早天打的窝,而且再次来到水边之后也适当了补窝,同时间隔了一小时后正式垂钓,可就是没有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他的窝料有问题。
配窝料不像配饵料那样细致,因此在搭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无所顾忌,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随意添加,导致窝料的味道杂乱,当窝料入水之后随着水的冲击,会将这些味道冲散开,导致味型方面使得鱼儿不接受,因此不吃窝料,随即游走,导致不能够聚鱼。
在搭配窝料时,钓鱼人本身有自己的判断,有的窝料味道清淡,于是就会添加一些小药来增加其味道,认为这样的窝料入水之后,味道的穿透力更强。不可否认,在窝料中适当的添加小药是可以增强味型,但往往我们在添加过程中不好把握。
在适合野钓的水域,鱼儿的警惕性较高,对天然的东西和添加的东西有一定认知度,当窝料味型浓郁或者味型比较奇怪的时候,鱼儿往往会嗅到危险,从而不会靠近。因此钓友们在添加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感官为准,当拿不准的时候,宁可少量添加也不能多加,不然就是徒劳,浪费时间浪费窝料!
鱼的个体有大有小,但在调配窝料时,钓友往往会忽略这一点。一般来说窝料的颗粒比较大,适口性差,导致鱼儿不愿进食。所以打窝的时候,窝料配制要得当,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窝料都需要有。
还有一种情况经常发生,那就是打窝时不找底,导致窝料跑偏。像这种情况一般的是水底有凹凸的结构,或者有斜坡,如果不清楚这个情况,就会导致打了窝之后却发现窝内没有鱼,而事实上是有鱼的,只不过是鱼跑到一边去了!因此打窝之前要确定这个区域水底的构造,不然会把鱼诱到一边,导致自己空军
水中的鱼比较分散,而且密度不够,鱼进窝慢是正常的,因此在你觉得不上鱼的时候可以适当补窝,避免惊吓到鱼儿。另外补窝时的窝料量要适当,否则窝料已经让鱼儿吃饱了,就不会来吃钓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