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死口黑漂的就不讨论了,我们只看鱼口轻,希望线组调钓能出现明显顿口漂像的情况。
一、钓浮
此时整个线组处于悬浮状态,无论吃哪个钩效果一样,鱼吸饵入口需要克服的阻力有:线组向下运动的水的阻力(跟漂形,铅坠横截面有关)、线组从静止到运动需要的力(跟线组质量或者说重量有关、浮漂下行目数新产生的浮力。
所以漂身的形状下行的阻力越小越好,线号铅坠越小越好(质量轻),漂尾越细越好。跟漂尾露出水面目数没有关系(露出目数可能要考虑风的大小)。这里面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线号和铅坠质量(重量)。就好比冰面上一块砖和一个硬币,你推动他们的力量是差别很大的。
二、一钩触底一钩离底
吃上钩(离底)和钓浮一样。
吃下钩:由于下钩触底,子线是绷直的,说明下钩有一部分力量作用在线组上。鱼吃下钩可以想象下钩突然没了,整个线组应该有上浮的倾向,所以这边有个相比钓浮额外的力。如果能调到轻触底,这个影响就忽略不计了。
三、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吃上钩和第二条一样。
吃下钩,由于子线弯曲(基本不受力),此钩并无力量作用在线组上,这种情况应该类似于钓浮。
上述几种情况只是考虑了鱼吸饵入口、拖动线组,从而产生浮漂顿口漂像需要克服的力。但其实鱼吸饵入口还需要克服饵重(饵越轻越好)和子线张力(子线越软越好)。
从上述分析看,各种钓鱼节目里的所谓剩余浮力我不是很认同,或者说同一只漂和线组,调高目并不会有剩余浮力过大的问题。但也许我没理解大师们说的剩余浮力是什么意思。
最后,最关键!最关键!最关键的是调钓再好,也有愿意开口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