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趋理论,大家可以参考参考!趋温。初到一个陌生水域,很大的水面上,岸边处处是钓位,那我们是不是随便找一处就能下竿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关系,以及鱼类最舒服的水温(一般是20-30度左右)指导我们选择大水面还是回水湾还是避风向阳的小水面,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水温同样是在最合适的阶段,鱼类洄游觅食活跃,此时钓位的选择面相对较大,只要岸边没有障碍物,不影响钓鱼人行动的地方都可以作为钓位,只是收获多少而已,但冬春季节水温较低时,向阳避风的小水湾就是首选了。同时温馨提醒一下,冬春季节时,泥底的水面水温比石头底的水面稍稍高一点! 趋氧。大家都知道,水体中的溶氧量和空气中对比,是少之又少,鱼类和人类一样,氧气含量越高的地方大家越是愿意去,所以我们选择钓位时也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那水中哪些地方溶氧量高呢?对了,就是水草茂密的地方,根据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水草茂密的地方周围,溶氧量相对较高,是水中的天然氧吧,肯定是鱼类趋之若鹜的好地方。如果没有水草时,下风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水面起风后,吹动水面起波浪,水体与空气接触面增大,溶解空气中的氧气较多,所以在夏天如果没有找到有水草的区域,那在不影响抛竿或者影响较小的时候,迎风下竿也是个好想法。趋食。鱼类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同样无法避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所以不断进食是所有生物体的共同规律,而我们也是利用这点来制作精良钓饵从而钓获这些小家伙。水体中哪里的食物最丰富,鱼儿就约往这些地方跑。我们知道,鱼类主要食物是水中的小生物和岸上掉落的植物果实等等,杂食性鱼类的食物面就更广了。而水中的小生物最为聚集的地方肯定也是水草周围,同时我们“打窝”也是人为的制造一处食物丰富的区域吸引鱼类“组团”过来觅食,从而上钩被我们钓获。趋安全,根据前三条合理选择钓位,你一个人在野外作钓收获会比其它人高很多,而且很容易遇见大型种,其中的原因就是安静和安全,越大的鱼经验老道,一点动静就让它逃之夭夭,所以野外作钓建议大家减少钓场的声音,减少来回走动造成地面震动而惊扰了鱼!
说的有道理,以后一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