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这个非常时期还能釣上这种极品,同时也为我解锁新品种!



开始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鱼,带回家百度了一下,学名:中华乌鳢,


中华乌塘鳢——百度百科资料如下: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审阅专家 江松敏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 (Lacepede,1802),塘鳢科乌塘鳢属的一种鱼类。栖息于浅海、内湾和河口咸淡水水域,亦进入淡水,冬季潜在泥砂底中越冬。其性凶猛,摄食小鱼、虾蟹类、水生昆虫和贝类。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域。其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中华乌塘鳢最大特点为离水在阴湿条件下可保持一星期不死亡,是一种适宜活运远销和出口创汇的良好海鲜品种之一。中文学名中华乌塘鳢拉丁学名Bostrychus sinensis (Lacepede,1802)别称文鱼,笋壳鱼,土鱼, 闽南等地俗称蟹虎。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简介在防城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种鱼叫中华乌塘鳢,俗称鸟鱼、泥鱼、文鱼,还有人称之为笋壳鱼、泥猴、蟹虎。鱼纲,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煮汤尤佳。病人开刀后吃其肉,可加速伤口愈合,产妇喝其汤,有利于祛淤活血,促进身体康复,是鱼中上品。如今在北仑河口已少见,是保护区的名贵鱼种,人工养殖中华鸟塘鳢便成了科研项目。中华乌塘鳢为野生鱼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则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华鸟塘鳢喜钻洞穴居,爱吃鲜活的鱼虾蟹贝,人工养殖较困难,还难以人工孵化鱼苗,只能到红树林里捕捉或到市场上购买,大小似笔杆,将其放入塘中。不用投放饲料,让其捕食随海潮涌进塘里的小鱼小虾等食物,在纯天然状态中生长。长到二i两重,即可捕捞上市,常常供不应求,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中华乌塘鳢头、脊、尾乌黑,肚皮灰白,外形有点像塘角鱼,但没有角刺,没有触须、头宽大扁平,嘴阔,上下颌相等二身腰圆筒状,肥嘟嘟胀鼓鼓的,比塘角鱼腰更为饱满;尾部略扁,胸鳍较短,张开来像透明的扇贝。身上有许多圆形小白斑。尾鳍两侧各有一个指尖大小的白色圆圈,圈内有个黑点,像孔雀尾屏上的雀丹、凤蝶翅膀上的花纹,更像长于尾端的两只眼睛,侵汤,汤白色,似牛奶,尝之,鲜美无比,果然是鱼中极品[1]。
大的叫泥鱼吧,小的我们那里方言叫腾部,味道很好,就是长不大,咸淡水海水多能活。钓基本死口
这鱼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样
大师,用什么饵?
虾,海蜈蚣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