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台钓新手人门篇,喜欢的给个关注,码字不易(勿喷)

NB野钓萌新2020-02-14 19:48:18

台钓新手入门篇

野钓户外爱好者

2020-02-14 19:46:23

作为一个台钓刚入门者,一些钓友们在搭配线组,钩子,竿子等选择方面比较纠结.往往都是跟风买,哪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哪怕一些没有的渔具都要买回来试试看效果,结果热度不过三分钟就放在那里不用了.

其实我是从2019年双十一买了一根竿子开始练习台钓的.第一根竿子是达瓦波纹龙C4长度5.4米,当时作为台钓新手总想买根好竿子就不买了,正好一根5.4打野升级.总想着好竿子应该不会断,经久耐用,就这样在某宝上买了东丽原丝35一卷,买一送一,当时直接买主线,赠送品是选择子线1.5,浮漂是黄金眼,太空豆质量不怎么好都是买渔具送的.而后又想在双十一一次性把渔具买到位,这样以后就不会去买了,之后买了标配套餐的猛士钓椅,另外买了鱼竿支架,开饵盆,超网竿带超网和全磁夜光饵盘,渔具手提袋和渔箱等等杂七杂八的小配件.甚至还买了望远镜遮阳镜和自动上饵机,结果除了遮阳镜有用点,另外都没用.装备买到位了,一开始总感觉每次出去钓鱼心想肯定会钓到大鱼,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天天空军,白条除外,基本都没有中到像样的鲫鱼或者鲤鱼,不是小白条就是小麦穗,那段时间真是钓的怀疑人生,简直是天天钓鱼,天天空军,最后都变成习惯了,后来就慢慢适应了,鱼都没钓几条,饵料都用了几大袋,当时学习开饵以为很简单,结果老三样各一杯,而且杯子都是超大型的,一下午半包没用了,而且拉丝粉也不知道怎么加,直接几杯几杯地倒,结果饵料太粘拉不出饵就打窝了.

经过4个月的台钓练习,慢慢地悟出了经验.我认为台钓最重要的是有好资源,(黑坑除外)其次线组搭配,次之是开饵的好坏,然后就是调漂,下面就重点说说线组搭配,开饵和调漂.

线组搭配取决于季节和鱼情方便,尤其在野钓方面,广大钓友对于线组搭配选择还是比较纠结,因为野钓的鱼谁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往往大鱼都是可遇不可求,就像今天我在老地方钓鱼,直接0.8的子线秒切,4.5竿子都立不起来,直接中鱼之后,大鱼发力直接把竿梢硬拉入水中切线了.都不给我立竿的机会.虽然有点可惜,但是新手要做到学会放口就行了,如果今天目标是鲫鱼,那就选1.5加0.8(野钓通杀型)或者1.2加0.6(0.8)都是可以的.子线尽量选切水性好点柔软度好点的子线,说到鱼线,尽量买中等以上的.忘记说了一点,如果冬季用的0.8子线如果微微点动的话,也不下顿的话可以用0.6试试看,或许可以放大点信号,当然这样选择往往会失去中大鱼的机会.所以要知道在线组搭配上面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就像钓友们常说的一句话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细细一听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作为一个冬季户外钓鱼爱好者,我双休日都7点起床开始去钓鱼了,早上气温很低,都是一两度或五六度,往往都可以在深水处钓到大板鲫.我用的线组都是1.5加0.8的适合钓大板鲫小鲤鱼可以了.冬天大鱼由于气温低,活跃度不高,往往劲道不大.回鱼快.不炸窝,适合开启狂拔大板鲫模式.

下面说一说开饵了,开饵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因为现在的开饵上面都写明了饵水比1:1或者1:0.9,也有刻度量杯,台钓新手包括我之类也是按说明书一样操作,那么重点来了,就是饵团揉打有技巧,不能打的太粘或者打的太松散,一定要沿着开饵盆盆边按一个方向揉打,而且边揉打边拿起饵料看看,不要一下子打的太死就开不出饵了.上上个礼拜,我一下午开了两次饵料都报废了,不是太粘就是太稀,结果就用来打窝了.而且当时最要命的是鱼口很好,放下几分钟就是大板鲫狂拔,当时急的我恨不得多开几份饵料放着,所以开饵的好坏直接影响鱼货,有的开出的饵还没有到水底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要想钓好鱼,必须把饵料开的精一点,能随心所欲那种,也就是说的熟能生巧.

下面来说调漂了,一些广大台钓新手包括我在内对调漂还是一个很朦胧概念.纠结到底是调4钓2好还是调平水钓两目或者调三目钓三目等等,我认为调漂应该要注意细节方面,比如走不走水,压不压水线还有线组粗细方面等等,关键调几钓几最终还是看鱼情,看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大点2克以上建议调平水钓1到2目,这是因为调3目的话饵料压不下想要的钓目,往往吃铅量越大浮力也就越大,吃铅量越小,雾化完粘在钩子上的饵料也可以压下钓目.)往往灵敏度也很高,还有线组的粗细也影响调漂包括走水,说了这么多,笔者认为不管在野外调几钓几,都受到了野外诸多限制(走水,起风,鱼情等等方面)并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漂亮顿口.

以上的几点都讲完了,希望广大钓友们喜欢,码字不易(勿喷),给个关注,可以一起交流野钓心得.谢谢钓友们的支持.最后祝钓友们大鲫大鲤,天天不空军,天天爆护.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

很久以前宁波

赞赞赞赞赞

很久以前宁波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