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期间“疫”情搞的大家人心惶惶,不能出门,不能钓鱼...等等。为了缓解大家的压抑的心情,下面给大家讲短关于“疫”情的笑话!
今天去银行取款,叫号一看前面有四十多人!我轻轻地咳嗽两声,自言自语道:哈尔滨咋这么冷,武汉可暖和了!银行里立刻鸦雀无声,片刻,人们飞快的散去,大厅里就剩我一人,我从容地取完钱走人,心中感叹: 还是咱们哈尔滨人有礼貌。
取完钱,又去超市买些年货,东西买了不少。上了公交,车上人叫一个多!气味不好,忍不住打了两个大喷嚏。坐着的大娘问我:感冒了?
我说:刚从武汉回来,有点不适应。
车门瞬间打开,人都跑光了。我得意的挑了个座,等了五分钟都没开车,往前一瞅,司机也他妈的跑了![偷笑][偷笑]
打窝后,我们总是期待一个现象尽快出现,这个现象,就是发窝,再浅显一些,就是打窝之后,过了一段时间,要么浮漂会有轻微的讯号,要么,就在窝点附近,会有鱼星、鱼泡出现,不一定会给口,但是这些迹象,普遍都被我们认定为,是窝料起了作用,有鱼进窝,可能是蹭线、可能是试饵,剩下的,就耐心等着鱼给口就可以了。
但是,总会出现,漂讯有一些,讯号不大,鱼泡有一些,这些咋一看,都是很明显的发窝迹象,但是左等右等,别说死口,就连试口也没几个,关键这个时候,还不能急,因为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啊,因为这种情况,其实出现的还不在少数,不少钓友因为没有经验,会贸贸然调整钓组,亦或者改变饵料体积、又或者是改变比重,等一系列操作完了,再下杆之后,会发现一点讯号都没有了,实在是心中恼火得很,那么,这种明显有发窝的迹象,但是迟迟没鱼给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水底腐泥过多,氧化发酵后,滋生的气泡
在秋冬、酷暑,有一些水流流速很缓慢,或者相对封闭的水域,因为水底无人清理,聚集着大量的垃圾、枯叶、腐泥,在高低温、缺氧等客观因素下,都会发酵、氧化,滋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平时都被腐泥压在水底,一旦由鱼群经过,或者腐泥被翻涌,如打窝时正好挂底等情况,鱼群在水底翻涌了,这些气体就会大量的上浮,其中有一部分气泡浮到水面之前破裂,引起水面波浪,咋一看很像是鱼星;
其实要分辨,只要观察这些气泡上浮的频率、鱼星的数量、方位,就能和鱼群产生的鱼泡、鱼星,做一个明显的区别,因为鱼群在水底,大多数是游曳行进状态,所以换气的气泡、破裂后的波纹,并无规律,而且方位不一,尤其是鱼群中的鱼,有大有小,气泡也是又大又小,而水底腐泥滋生的气泡,则大小一致,最主要是方位也一致,而且这种气泡翻涌出来的频率,很有节奏感,固定间隔周期就会滋生一个出来;当我们确定了鱼泡、鱼星,到底是什么情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2、水底有酱层、水草底、乱石堆
在野外,因为很多水域无人打理,也没有人清塘,所以日积月累,水底的腐泥厚度非常惊人,而我们打下去的窝料、钓饵,比重相对于淤泥层最上面一层虚泥而言,就比较重了,钩饵、窝料,都有可能直接陷入到淤泥中,而底栖目标鱼,觅味进窝,但是因为钩饵。窝料已经陷入到泥中,所以鱼群一直在泥底拱食窝料,会来回蹭线、蹭饵,导致浮漂会有轻微的摆动、点动,但是因为钩饵始终没有被鱼吸引嘴,没办法刺鱼,所以自然感觉没鱼给口。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找底不精准导致的,或者是在做完钓目之后,没有验证钓目是否精准,就直接开钓;我们再出现浮漂有情动动作,但是一直没有大讯号,那么我们可以把浮漂向上推,如果是淤泥酱层底,则钓目会因为子线弯曲,有明显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钓组改的偏灵,我们可以改为钓离底,亦或者改变饵料比重,这些钓酱层底的方法很多;而水草底、乱石底,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只要我们验证一下钓目,就能判断是什么情况了。
3、饵料太香,进窝鱼不敢吃饵
如果是野钓老钓友,可能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出现,但是有不少钓友,从黑坑转野钓,有些黑坑开饵习惯,也顺带着带到野钓中,比如饵料香型浓郁,加小药、加药酒,因为黑坑垂钓,塘子里的鱼已经习惯高浓、高香,但是野外水域的鱼,味型过浓郁、过香,就会产生几大的警惕性,但是舍不得离开,所以一直在窝子里来回迅游,但是就是不给口。
这种情况如要要验证,只需要仔细观察,有没有小杂鱼进窝就可以,一般当饵料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鱼进窝不敢吃,而小杂鱼则闹得非常厉害,丝毫不害怕这些饵料的味型,而小鱼闹窝的迹象则很好辨认;遇见这种情况,建议两个步骤处理,第一,在原来的窝子附近2~5米左右开一个新窝,第二,新窝的窝料,在原有窝料不变,增加1.0~1.5倍的基础料,如饲料面、黄面等本味基础料就可以,这样能有效降低窝料的香味浓度
以上三种,就是我们在野钓中经常遇见的情况,只要我们搞清楚原因,做出针对性的处理,那么鱼口肯定会出现转机的,不变应万变,不要着急,等自己处理过之后,积累经验,然后再想想,其实这些问题也没搞不懂的。
共同阻击疫情,疫情不除,不出钓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这种武汉笑话还是不要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