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漫长冬季,对于钓鱼人来说是最难熬的季节。一是本着安全的出发点,易发感冒受冻,封竿休竿在所难免。二是受水质水位的影响,鱼难寻口难觅,三是电网工的收获季节,再多的鱼类,再好的开口也经不起折腾,悉数的漏网之鱼也颤颤惊惊的躲起猫猫,以免招至灭顶之灾。四是鱼口轻,口味难调。五是发窝及开口等待周期长,无法预料,更有甚者从早至晚都免开金口。六是昼夜温差大,早中晚气温极不稳定等等。诸多因素制约着钓鱼人前进的脚步和饱满的热情。的确,冬钓难,难钓冬,野钓更难。
毕竟后湖的小沟小渠多,水质良好,真的是冬钓的好去处。沿厚泽路与返湾湖路南北走向的两进水渠取自田关河河水,水质较好。作为一名野钓爱好者,对水环境优劣的考虑是必须的。
冬钓装备较简单,两竿一桶,其中一支备用的。轻装上路出发。
尽管进入冬季,后湖管理区的景色依然令人陶醉。
沟沟渠渠星罗棋布,四处是鱼池,虾池,当然也少不了进水渠。来到一处亮水渠,称之为亮水,是与水草纵多的渠区别开来。
选准钓场后第一时间打窝,数量在5至6个,自备酒米。
渠宽:近15米
渠深:1.8米左右
水情:静水,底层多树枝
手竿:5.4米
线组:2.0x0.8
钩型:4号伊豆x2
漂型:中号醒目尾
饵料:红蚯蚓
个人观点:一是亮水渠杂草很少,水会偏瘦,冬季的鱼口较肥水而言稍强,少了杂草的温床,游弋的几率稍高,捕获机会稍大。二是线组跨号搭配,避免挂底伤主线带来的不愉快。
冬季垂钓我经常使用走钓,逗钓,离底钓。挂蚯蚓时小离底(下钩)一方面让它更有鲜活性,另一方面漂相灵敏些,避免因采用大线组出现漂相不清,不实,抓口不准的误区。
挂蚯蚓后几个窝点轮流试了试,半小时多后,漂相顶半目,轻轻一提,有点份量,不紧不慢遛了一圈,卸力后直提上岸。
挂鲜的,活的红蚯蚓后继续几窝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鱼不动,人动。漂相一动不动,任你怎么逗,上下逗,左右逗,窝边逗,窝里逗。天气很冷,没口的时间段更冷。不知不觉一小时多过去了,冷不丁一轻口下顿,提竿上鱼。
个体小了点,要的是口。几分钟后漂相横移,打上来一瞧,哭笑不得。
断断续续来几口。
最忌讳坐在河边死守,竿子一动不动,直至红蚯蚓死亡至发白,倘若水底淤层厚,水草树叶多,活铅抓死口,双子线躺底时饵料陷进去,纵有鱼千千,也不见小半口。
时不时来一两口,直飞上岸。
换饵抛竿入水,竿梢牵动主线抖一下,抢口黑漂。
双飞也来了。
看来鱼口还不错。
还有口。
冬季野钓不计鱼货大小,多少,口多口少也是钓得一种心态。
对于传统的一些教条,本本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可盲目推崇,比如钓鱼不钓草,多半会白跑。冬季采用小钩细线本没错,钓法上适当放大线组也没大错,只是在钓法上相应的适当调整即可。总归一点:鱼情水情决定钓技钓法。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祝各位铁友在农历新年平平安安,大鲫大鲤!作于2019年腊月廿四日夜。
爽啊
不仅仅是钓鱼大师,而且还是一优秀的摄影大师!发李鸿章持枪证,赐予倚天屠龙剑一把。
好帖!大师就是搞得地图。
小年还在钓鱼路上佩服大湿!
带你克飞。
运气好了点。
大师一般都是很帅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在近处空军司令我都当习惯了
多年经验,有货距城区20公里左右,再有获的话30公里开外,并且土路田埂旁的沟渠更易爆护,道理你懂的。
笔架山大师的文采真是佩服,文字配图片,相当精辟!看的人陶醉,有点想要去钓鱼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