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过程中,钓友们经常会遇到浮漂涨目。本来钓的是三目左右,但是钓一段时间后发现浮漂慢慢涨到六七目。这个问题比较值得研究一下,很多钓友都没有搞清楚,总是把涨目归结到浮漂上,认为浮漂受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双钩钩距过大、饵料比重过大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双钩饵在水底并不是躺在一起,两个钩饵之间会有间距,具体的距离视钩距大小、饵料的比重。饵料比重比较小的时候,调钓搭配合理的,上下钩会因为浮漂浮力的作用下更加接近,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饵料比重大、钩距大的时候,在下摆过程中下钩率先躺底,上钩继续下摆运动,导致两颗钩饵在水底距离较远,再加上浮漂的牵引力不足,两个鱼饵就呈八字形趴在水底,像是船抛锚一样,这相当于减短了子线的长度,随着饵料雾化或是鱼儿啄食,饵料重量减轻,在浮漂上牵力的作用下浮漂逐渐涨目。
建议
1.加大状态饵料的比例,降低饵料比重,或是采用拉饵作钓。
2.钩距保持在两个或两个半钩大小的钩距为宜。
3.更换吃铅稍微大点的浮漂,调高钓低。
4.缩短子线长度,可以减小双饵散落距离,但是会影响钩饵下摆幅度,诱鱼效果稍差。
二、钓组搭配不合理
线组的选用跟浮漂严重不匹配,难以准确找底。建议大家小漂就用小钩细线;粗线组建议换吃铅量大一些的浮漂。很多钓友一味追求钓组灵敏度,忽略浮漂吃铅量以及水深的影响。水深稍微深点的情况下,因为浮漂浮力太小,水线在水中很难保持笔直状态,鱼儿在水底游动就饵的时候,浮漂经常是晃晃悠悠涨目,出口也不干脆顿口也不够有力。
三、前期找底不准确
野钓时候水底不是很平整,前后左右抛竿后总是会有差距。这个时候要考虑是人为因素找底不够精确,多方面验证一下,建议找底的时候,钓点附近多抛投几次,确认钓点附近的水深。钓一段时间后验漂,有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