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其实我当时有计算过这个理论,后来我发现这些公式的前提条件是钓位加运气
个人感觉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野钓5.4,6.3杆子,再加上点风,小漂不仅难抛到位,而且不易把主线绷直,反而难出口,细漂尾更是看不清。不管大漂小漂,调钓得当,都能出漂亮的顿口。调钓太灵,哪怕是大漂,小虾也能在漂上显示出动静。
既然这么专业,应该连鱼吞钩的力量也要计算在浮漂里面。太认真你就输,不论怎调漂,上鱼才是硬道理。
一点不假,我一直认为钓位>钓技。写这个帖子仅为娱乐
十年寒窗怎么没冻死你。还让你如此优秀。
还有水的密度,线的重量
牛:顿
牛顿:mmp,我没说过
你是D漂的天才。阿卢应该请你去当顾问。我看吃口好象是鱼动能破坏了铅与浮的平衡力,消去水阻与水压后的作用于目上的剩余动能。加上浮改变平衡后作用于铅上上牵动能。那么问题来了。是大倍比出口好呢?还是小倍比出口好呢?那种更抗流?那种出口好?
走水怎么办
不会,好复杂
幽默风趣
跑铅,或者阀杆
不错
牛逼的钓鱼人不仅仅要懂力学,还要懂天文、地理、生物学、流体力学,概率。要求颇高啊。
楼主!故事我转走了?
转吧
这篇文章不赖,文采不错,用物理的理论来解释漂的问题